■ 本报记者 魏溦 通讯员 刘龙英 吴鹏
近日,富源县政协在该县墨红镇法土林场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召开以“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
会前,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法土林场调研得知,该林场林下菌种植基地长期用工120人左右,人均月工资3600元,村民们实现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会上,与会人员围绕“盘活可用林地资源,进行梯次开发;开发林地资源不应破坏林间生态;建强菌棒生产、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开发菌菇零食、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林菌文旅’综合体,打破‘丰产不丰收’的僵局;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突破水资源瓶颈、补齐技术短板、做好资金保障和产业推广工作”等方面踊跃建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和墨红镇人民政府相关单位负责人结合职能职责,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回应。
经过广泛协商讨论,会议达成以下共识:摸清家底,制定发展规划。短期内全面完成林地资源调查,中期启动林下经济试点项目,长期建立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与发展相衔接。强化引领,建设示范样板。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推进菌棒生产基地用地审批及完善天麻基地的水、电、路、生产用房、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并邀请食用菌、天麻种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保护与开发并重。建立林下经济生态保护制度,组建生态护林员队伍,强化日常巡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采用生态友好型技术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设置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定期评估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技术与政策并行。成立林下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攻关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推广“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农户”的技术传导模式;出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简化林地使用审批流程,推行“承诺制”审批。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党支部+企业+林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地方特色品牌宣传。强化品牌认证,通过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等,提升市场认可度;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推广食用菌、天麻种植的成功经验和产品优势,吸引更多农户和企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