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玲玲
盛夏的云岭大地,松茸破土、牛肝菌飘香,空气中弥漫着山野的馈赠。云南凭借3.7亿亩林地孕育出占全国90%、全球45%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被誉为“野生菌王国”。其中,野生食用菌适宜生长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商品野生食用菌占全国70%以上。食用菌已成为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产业前景广阔。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罗旭提交了题为《加快林菌产业发展、打造云南乡村振兴新引擎的建议》的提案。提案认为,林菌产业已成为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绿色引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蓬勃动力。
“云南省野生菌自然采摘历史悠久,随着新质生产力赋能,各地的林下仿生种植食药用菌正处在积极探索阶段,仿野生种植已初见成效。”提案指出,近年来,云南的林菌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发展模式,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较其他省份,我省食用菌产业规模还不大、效益还不高,仍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现状。”罗旭在提案中指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仍存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人才培养滞后、产业链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针对我省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案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林菌资源调查与监测,深入挖掘食药用真菌资源,加强野生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野生菌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加强人才培养及科技支撑。组建“食用菌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专、本、研贯通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增加科研投入,支持野生菌优质高产基因筛选、菌种研发、林下仿生栽培技术创新、珍稀食药用菌高产驯化、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云菌”品牌内涵。制定并完善林菌产业的全链条标准体系,包括栽培、采集、保育促繁、检测、加工、销售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充分发挥云南辐射中心的作用,提升云南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促进林菌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交通、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林菌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菌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我们要让云南的青山绿水既长出生态红利,也结出产业硕果。”罗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