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钟清碧
6月的天亮得格外早。我和同事按照监督计划提前抵达高考考点,经过安保查验登记,步入静谧的校园。昨夜的清凉尚在浮动,空气里却已然被一种无形肃穆所浸润——这场考试关乎千百学子前程,亦关乎社会公平之基石。
考场指示牌和监控探头各司其职,如沉默的哨兵。试卷从保密室押运至考务办公室的每一步,我们都紧随其后,严格丈量着保密规程的落实情况。待试卷分发至考场,我站在教室后窗凝神观察:监考员按规程将试卷袋完整展示给考生,再当众启封——每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默写规程条文,一丝不苟。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规矩,正是以这般“刻板”的姿态,才能抵御人心滋生的侥幸与杂念。
考试铃响之后,我们转入视频监控室。廊道空寂,画面中只见风吹过树梢,枝叶在轻轻摇曳。教室内,学子们俯首疾书,笔尖沙沙如春蚕食叶,隔着屏幕似乎也清晰可闻。偶有考生抬头稍歇,目光与镜头相遇,那清澈眼神中流露出的专注,令人心弦微颤——中国梦的绚丽画卷里,正是由这样一个个年轻而纯粹的梦想织就。
巡考间隙,我遇见一位资深考务老师。他面色微白、嘴唇干涩,却始终坚守岗位寸步未离。原来为减少走动对考生的干扰,他已数小时滴水未进。这看似平常的坚守,实则耗费着极大心力。考场纪律如同精密的钟表,正是靠每个微小齿轮的严丝合缝、协同运转,才保障了整座 “时间大厦”的精准运行。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制度看似冰冷坚硬的外壳下,是无数人滚烫的奉献作为血肉支撑其运行。
考试结束铃响,考生们鱼贯而出。校门外,灼灼日光下早已站满翘首以盼的家长。他们脸上交织着紧张与期待,目光焦灼地扫视着涌出的人流,急切地想在千百张面孔中找到自家孩子的身影。那些无声的等待与灼热的期盼层层叠叠,化作一柄无形的千钧之尺,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
回家的路上车水马龙,我心中却异常澄明。巡考所见,远不止是秩序井然的考场:那些年轻面孔上的专注、家长目光里的焦灼、试卷袋上严密的封条、监考员“刻板”的动作、考务人员干裂的嘴唇…… 这些细节都指向一个朴素而宏大的事实——考场之内,公平并非抽象的理想,而是一道道具体可感的防线。守护这道防线,既在于制度铁壁的毫厘不差,也在于人性热血的默默奔涌。
(作者单位:永善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