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黄莉 文·图
三十年光阴流转,她始终坚守三尺讲台,以心血为“墨”、以岁月为“纸”,书写无悔人生。在泸西县金马镇石缸冲这个偏远小山村,从青春韶光到鬓染霜雪,她每日伴着晨曦与暮色,以知识为舟、用爱心作桨,与莘莘学子并肩前行。她如同一盏明灯,用烛照之爱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光。她,就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协委员、泸西县金马镇石缸冲小学高级教师周翠芬。
周翠芬深知,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践行协商民主的重要力量。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协商议政,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独特作用,在基层教育一线展现出忠诚担当的时代风采。
用爱心浇灌希望之花
周翠芬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受父亲影响,她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弥勒市五山乡中心学校。1996年8月,她因家庭原因调至泸西县,先后在泸西县金马镇中心小学、泸西县金马镇山口小学任教,2017年9月至今在金马镇石缸冲小学任教。
对教育的热爱是周翠芬前行的动力。每一堂课她都精心准备,用生动讲解带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作为教师,周翠芬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几十年如一日,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的30年里,她担任班主任21年,她把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化作涓涓细流,在学生迷茫时,用温暖的关怀指引方向;在学生犯错时,以宽容的胸怀给予包容;在学生进步时,用真挚的鼓励激发动力,用爱心培育每一朵希望之花,让班级充满生机与活力。
记得有年寒假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周翠芬正打算外出办事,不料迎面撞上了自己的学生气喘吁吁地抱着两棵叶片耷拉的大白菜,说是她去老家向奶奶要的,请老师务必收下。周翠芬双手接过白菜,心里感动极了,因为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两棵蔫白菜,而是学生的敬爱与真情的回馈,“两棵蔫白菜”也成了她在教育故事中记述的真实案例。
执着耕耘教育沃土
在教学工作中,周翠芬始终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汲取先进教学经验,她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持续为自己“充电”,并将所学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不仅让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赢得了学校领导与同事的广泛认可。
多年来,周翠芬深耕教学研究领域,通过钻研教材、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撰写论文,实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成绩的“双提升”。其中,她撰写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如何导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等多篇论文获省州级奖项,《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被评为“优秀教学设计”,她个人多次获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将责任与担当放在心上
周翠芬深知,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想更好地参政议政,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她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学习基本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她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各种协商议政活动,与其他委员和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讨论,勇于发言、善于建言。她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种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在调研过程中,周翠芬发现,泸西县在教育、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她认真撰写提案和建议,积极向泸西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她撰写了《关于加强农村小学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建议》《关于重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整治小核桃村水库和核桃村水库水污染的建议》等多件提案。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反映了修缮村寨中已损坏的路灯、管控地下水的开采、保护面山环境、严厉查处毁林开荒者、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要常态化开展等社情民意信息。
“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师。”这是周翠芬的初心,更是她未来前行的方向。她期待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以爱为底色,不忘初心、倾心育才,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为泸西县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