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董荣蓉·整理
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马来西亚海鸥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景岗:
深化两地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马来西亚海鸥控股集团成立于1975年,是马来西亚主板上市公司。企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东南亚地区领先的健康产业集团。企业业务涵盖保健食品、传统药酒、茶叶、跨境电商等领域,旗下“海鸥”品牌在东南亚市场享有盛誉。集团以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为核心,结合现代科技工艺,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
作为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企业家,我带领的海鸥集团始终秉持“传承中华养生文化,创新健康生活方式”的经营理念。同时,作为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我深感企业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还要承担促进民心相通的社会责任。为此,海鸥集团积极支持爱华慈善事业,家父陈凯希先生创立了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海鸥集团多次捐资并组织马来西亚爱国华侨到云南开展纪念南侨机工英雄事迹的纪念活动,和云南结下了深厚情谊。
海鸥集团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近年来,积极布局云南大健康产业,在普洱茶深加工、中医药资源开发等领域寻求合作机遇。2023年,海鸥集团参与中马钦州产业园项目,并计划以云南为重要支点,拓展中国西部市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链合作。同时,我充分发挥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的作用,积极推动中马经贸文化交流。
云南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普洱茶产业基础雄厚,与我们的主营业务高度契合。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也是连接东盟市场的重要门户。此外,云南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为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云南的资源、区位、文化等优势,下一步,海鸥集团计划与云南加强大健康产业合作,投资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开发三七、天麻等云南特色药材。引进马来西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联合研发适合东盟市场的健康产品。创新发展茶产业,在云南主要茶产区建立普洱茶文化体验中心,融合马来西亚“老茶仓”技术与云南古树茶资源,进一步构建面向东盟的茶叶电商销售网络。此外,在跨境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可借助昆明综合保税区优势,建设中转仓储物流中心,组织马来西亚企业来滇考察投资,举办健康产业论坛等交流活动。
为推动中国云南与马来西亚合作走深走实,建议建立中国云南与马来西亚中医药标准互认机制,为健康产品跨境流通提供便利;支持成立中国云南与马来西亚企业合作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人文交流,共同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
广州江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叶灿江:
共建农业现代化标杆 打造绿色食品新高地
广州江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江楠公司”)是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广州江楠公司首创“江楠模式”,通过产销直联、智慧冷链、金融赋能,培育超过5000家商户,打造“中国南方果蔬批发价格指数”的行业标杆,实现商户“跟着江楠赢未来”的共赢生态。当前,广州江楠公司依托强大的销地市场资源优势,将产业链向源头延伸,推动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升级,助力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近年来,广州江楠公司与旗下商户一起,共同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建立产销联动机制,提升货源品质,打造安全、放心、高标准的农产品品牌,降低流通成本,发挥产业优势。
云南省是中国蔬菜的常年优势产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给中心、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具有绝佳的资源经济优势。广州江楠公司一直把云南视为重要的市场。在云南打造云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不仅是重要战略布局,还将为“云菜”拓宽销售渠道提供助力。
云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云南省和曲靖市的重点项目,也是广州江楠公司未来重点打造的产地民生项目。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集仓储、冷链、加工、包装、物流、电商、检测、交易、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农产品产业园区。
下一步,项目将重点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交易中心,将云南优质蔬菜输入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的销地市场、连锁商超,利用云南口岸经济资源优势,将部分“云品”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亚;将全国乃至全球优质农产品引入云南,丰富云南食材品类和提升食材档次,不断增强云南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机结合互联网优势,引入产销大数据体系,建设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农产品交易流通综合平台;此外,努力成为中国产地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领域的新起点、中国农业产地园区的新标杆。
当前,云南发展动能越来越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发展底色越来越鲜明,物流运输越来越高效,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便利条件。未来,我们将大力引入农业产业链企业,助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云南本土农业“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携手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标杆、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绿色食品高地。
光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海蛟:
打造浆果产业集群 带动果农增收致富
光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深圳诺普信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特色作物产业链运营商。
近4年来,光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其中职工的90%来自当地农村;季节性用工高峰达4万人,人均年增收2.4万元;带动包装、物流、电商等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26亿元。2024至2025年产季,基地蓝莓产量4.2万吨,占云南基质蓝莓产量的21%;出口1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534吨,创汇650万美元,首次实现“云南蓝莓坐飞机48小时抵达新加坡商超货架”。过去4年,我们把云南蓝莓亩产从1.2吨提高到2.4吨,把货架期从15天延长至25天,把出口均价从10美元卖到12美元。
未来,光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云南“打造百亿元级浆果产业带”,让蓝莓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推动订单式生产,构建“订单引领、数字赋能、全链贯通”的产销闭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明确需求,让“种有所依、销有所向”,避免产业泛滥式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技术引进与本土化发展,瞄准国际一流种业技术,通过合作研发、技术授权等方式引进优质品种与育种技术,同时建立“引进—消化—改良—创新”的转化机制。消化吸收运用国外耐寒、耐储运品种技术,培育适应高原立体气候的特色品种。
为推动合作尽快落地见效,建议把“云南基质蓝莓”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发展。统筹产业发展基金,结合订制化金融产品,支持蓝莓产业全链条中的龙头企业,真正推动产业发展。
针对当前蓝莓种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构建“政府引导+科研攻坚+技术转化”的种业振兴体系。政府应发挥产业发展“掌舵人”作用,将蓝莓种业发展纳入省级重点产业规划,设立种业专项扶持资金,通过政策倾斜吸引高端人才与社会资本投入种业研发。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激励机制,对突破性品种培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给予补贴,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政策通道。在用水、取水方面给予支持,建议建设片区性灌溉枢纽工程,通过跨区域调水、梯级提水等方式,将江河湖泊水资源引入基质蓝莓重点产区,解决输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酒海燕:
深挖云南独特优势 助力发展低空经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20年6月,是响应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要求、推动我国低空产业结构与经济升级、实现我国低空交通与低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专门成立的协会组织。
发展低空经济是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和场景拓展是两大核心驱动力。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制约因素是空域资源。没有一个可支撑低空融合运行的数字低空空域管理系统,就没有空域的安全开放、就没有低空飞行的自由、就没有低空经济的繁荣。
云南发展低空经济有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临近东盟,通航机场覆盖主要州(市),无人机应用可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增收增产、保鲜保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无人机应用对跨越地理条件障碍、提升交通能力潜力巨大;文旅资源丰富,可以开发的低空文旅项目非常多。
为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为配合云南省低空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工作部署,专门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促进计划。我们愿意协助云南开展全省低空空域的资源普查,做好资源规划,摸清底数。未来,计划组织央企、国企为核心的长线资本投资低空经济,建设覆盖云南全省的“智慧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数字低空空域管理系统。在会员企业中组织合格企业投资云南低空产业,包括生产制造、飞行运行、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等主要领域,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组织低空经济广泛推广应用培训,对州(市)、县(市、区)两级领导干部和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开展系统培训,理清发展思路。组织低空经济产品和服务出口辐射东南亚市场。引入国内无人机领先技术及专家团队,建设省创新中心及共建实验室。辅助落地生产企业获取适航认证。建设省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海拔适应性、长续航电池管理等技术瓶颈。此外,可建立各州(市)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和职业培训体系,应用目前国内唯一有实际应用的低空组网系统,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低空课程体系及师资力量,推动云南省各高校开设低空相关专业。我们还将组织会员和合作伙伴,在云南举办各类低空相关学术会、博览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空交通与经济专业委员会希望能与云南共同签署“云南省低空产业投资建设框架协议”,更好地推动各州(市)低空产业投建项目的落地以及云南省空域规划项目的实施。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田刚印:
立足云南所需 创造消费场景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是工信部授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排行榜”。我们主持制定了国内第一个无人直升机行业标准,承担国内第一款无人直升机型号研发和生产任务。今年,由公司研发的TD550无人直升机系统获颁全球首张无人直升机型号合格证,开辟了行业先河。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低空技术革新为云南这样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地区提供了转型升级的绝佳契机。
云南自然景观壮丽多姿、生物资源丰富、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同时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屏障,肩负着森林防火重任。无人机不受地形限制、响应速度快、作业效率高的特点,与云南的地理特征和发展需求形成了天然、强大的互补效应,将直接赋能优势产业升级,创造新消费场景。
立足云南所需,结合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所长,我们愿在以下关键领域深度参与,助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赋能“低空文旅”,打造世界级旅游新体验。景区部署无人机常态化巡查系统,进行人流监控、火险预警、设施巡检、应急救援,大幅提升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安全保障水平。同时,还可以利用倾转旋翼无人机镧影R6000开发安全、智能、沉浸式的低空观光航线,丰富云南旅游产品体系,提升高端旅游产品吸引力。
护航“绿色品牌”,推动智慧农业再升级。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农业三剑客”可完美适应大田、梯田、坡地、果园等多样化的地形,针对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实现精准变量施肥、施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与品质。
高原特色农产品高效转运。利用T1400、Q20等物流无人机,解决偏远山区农产品干线和末端运输难题,特别是助推对时效要求高的生鲜产品实现快速出山、降低损耗。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科技守护绿水青山。云南森林防火责任重大,我们的TD550无人直升机已在黑龙江、四川等地成功应用于森林灭火实战,它可携带大型载液箱或灭火弹,精准压制悬崖火、树冠火等传统灭火手段难以企及的火点,显著提升“早发现、快处置”能力。
生态监测与保护。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热成像等载荷,可高效进行森林资源普查、病虫害监测、野生动物保护巡查、水土保持监测等,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副会长、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王韦:
多维度全力赋能“旅居云南”品牌建设
作为云南省长期且坚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携程深耕彩云之南已25载,始终与云南省各级政府及文旅部门齐心协力,在宣传引流、引客入滇、数据分析、产业赋能、乡村旅游等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些合作基础正持续转化为强劲的市场动能,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在线旅游人次跃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13.4%;旅游消费金额位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5.4%,两项排名相较去年均有提升。
今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做实“旅居云南”新品牌,为我们描绘了产业跃迁的宏伟蓝图。从“旅游”到“旅居”,并非简单的一字之别,而是意味着旅游行业生态的全新转变,标志着文化旅游产业向“幸福产业”的蝶变升级。
携程集团深刻理解这一转变的战略意义,并已积极布局。去年面向50岁以上人群推出“携程老友会”品牌,精准定位旅居市场的主力引擎。品牌上线以来,在云南不断升级产品服务,推出了一系列兼顾康养休闲与社交温度的旅行产品,市场反响热烈。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50岁以上“老友”游客同比激增20%,其人均消费高出全省平均值约17%。特别是普洱、德宏、迪庆等目的地快速崛起,旅游人次及消费增速超越传统旅游地,进入大众视野。
面向未来,携程集团将从以下维度全力赋能“旅居云南”品牌建设——
全力推动旅居产品创新与升级。发挥携程集团的数字化优势,整合全省住宿产品、在地文化活动和旅游服务,持续做精“携程老友会”品牌。针对活力老年人细分需求的同时,积极拥抱数字游民、亲子家庭等旅居新势力。
携程产业联盟将横向连接全国产业伙伴,着力贯通云南旅居上下游产业链条,紧密配合《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部署,精准对接重点旅居村的发展需求,积极发挥平台经验优势,探索建立一套旅居标准认证体系,与政府一起推动“旅居云南”品牌的规范化建设。
为扩大“旅居云南”的影响力,我们将加大线上宣传力度,与旗下头部旅行KOL共同优化“旅居云南”内容,深度演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一品牌内核。同时,强化节庆与时令营销,结合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促进低碳旅居等发展,致力于将“旅居云南”品牌塑造成一种融合身心疗愈、自我成长与社会价值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