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43 云南省政协主管云南政协报社主办新闻热线:0871-64174089






强健产业“筋骨” 挺起发展“脊梁”

——“发挥比较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政企恳谈会发言摘登

2025年07月29日

■ 本报记者 刘玲玲·整理

老挝中华总商会会长、老挝吉达蓬建筑公司董事长姚宾:

搭建交流平台 实现协同发展

老挝中华总商会(以下简称“商会”)成立于2015年,会员企业涵盖能源、农业、制造、物流、商贸等多个领域。多年来,商会始终致力于搭建中(国)老(挝)企业交流平台,推动合作项目落地,促进双边经贸务实发展。

商会积极推进滇老合作,特别是在清洁能源与跨境物流等领域,商会会员企业参与了一批重点项目。例如,顺利推进在老挝北部建设的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基地项目,该项目通过中(国)老(挝)500千伏联网工程将清洁电力直接输送至云南,为云南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物流领域,商会多家会员企业深耕中(国)老(挝)国际运输,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公路和铁路联运体系,辐射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以及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多个城市。

目前,部分商会企业正积极筹划在云南设立集散仓、清关服务站、冷链分拨中心等设施,力争打造以老挝为原产地、以云南为集散地的跨境物流通道和农产品加工链,实现“境外资源+境内加工+口岸流通”的协同发展。

希望云南加快完善对外经贸服务体系,设立常态化的境外投资服务窗口,提升滇企在老挝投资的落地效率、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建议:推动中(国)老(挝)两地的产业链与物流链协同发展,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共建标准化仓储与物流枢纽,提升口岸的承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鼓励云南在教育、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走出去”,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作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主席翟虎渠:

打通绿色通道 支持种业发展

发展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是国家种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后备基地。同时,发展种业还是云南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云南种业发展必须契合产业发展方向,要聚焦高原特色农业,以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抓手,助推现有的农业基础提档升级,调动国内外企业主体和科研主体深度参与到种业发展的全过程。

建议:建设西南国际种业创新中心,打造以电子诱变育种加速器实验室、基因测序比对实验室、智能育种实验室为代表的全球领先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设立专项支持资金,依托实验室集群,针对云南特色经济物种开展技术攻关;整合种业资源,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种业国际产业片区。推动“一核多园”空间布局,以昆明市为核心区,建设种业总部基地。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昭通市等地分别设立冬繁基地、热带作物种园、高寒品种选育园,建设专业功能区。同时,打通“一带一路”种业通道,在磨憨口岸、瑞丽口岸设立种业进出口绿色通道,简化检疫审批流程,并建立跨境种质资源引进中心,支持种业企业在老挝、缅甸等国家建设境外种子生产基地。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种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联席调度机制。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委员会副主席、“五羊星座”重大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王晋年:

打通信息动脉 共赴星辰大海

“五羊星座”是由国家信息中心、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大学共同发起的政产学研共建商业航天项目。在助力云南建设“辐射中心”过程中,“五羊星座”正是打通南亚东南亚信息动脉的关键抓手。

在省委的领导下,我们借鉴“广东经验”,计划组建各方参与的商业平台公司,建立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的产业链。

云南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辐射优势、基建基础优势和生态屏障优势。我们将联合云南各州(市)、教育部南亚东南亚地缘政治环境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北航云南研究院等,发展卫星数据AI解析和应用以及商业航天应用技术等。

在构建本地产业链方面,建议在滇设立卫星运控中心、南亚国际空天遥感科研创新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培育商业航天全链条集群;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建议云南为澜湄合作以及中(国)老(挝)经济走廊提供边境安防、农业规划、灾害预警等服务,让云南成为“空天数字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

1978年,腾冲市航空遥感实验迈出中国遥感发展的第一步,开拓了我国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先河,是我国遥感事业的“黄埔军校”。未来,“五羊星座”必将成为共筑星辰大海的中国方案。

RWA研究院创始发起人、火讯财经创始人、海南数字无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俊:

发挥区位优势 链接资本市场

2024年6月25日,RWA研究院(RWARI)成立于香港,由金融、Web3、产业创新及技术领域的专家发起,是国际首批RWA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融合,提供资产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布局云南,主要基于三重优势: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政策优势、RWA研究院的产业服务优势、RWA技术与监管的场景优势。

我们计划由RWA研究院与香港合规数字资产交易所结合昆明数据资产交易所等配套设施优势,与香港形成联动,依托香港的稳定币与合规交易资源,提供发行、托管与分销服务,形成完整的一站式链条。构建以云南为中心、两亚资产为产业带、香港为全球出口的模式,将云南与两亚的优质资产持续输送到国际资本市场。同时,寻找能源算力、水电站、云南民宿旅游文旅IP等本地资产,并叠加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矿业及制造业资产,打造南亚东南亚—云南—香港的“铁三角”关系。

建议:在省级层面牵头发布云南版数字资产评估、分级、上链与风控标准,联合制定试点标准;在云南设立数字资产联合实验室或者示范基地,并纳入省级对外合作窗口,便于链接南亚东南亚国家与香港的监管、资金等资源;把云南建设成为亚洲领先的数字资产试验高地,让南亚东南亚优质资产通过云南接入香港国际资本市场。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首席合伙人阎焱:

加大研发力度 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云南在经济发展和创新方面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发展速度放缓等问题,云南的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基于云南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绿电 + 先进制造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吸引先进制造业企业入驻,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新升级。依托云南动植物资源优势,加大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开展新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研究等。同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如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保健品开发等。

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坚持品种创新和品质提升,加强品牌打造;在水果、蔬菜、茶叶等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电商、冷链物流等拓展国内外市场。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中;打造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游客体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布局。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例如,在矿业领域,实现智能化开采、选矿;在农业领域,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实现精准种植、养殖;在制造业领域,提高生产自动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和创新人才流入;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

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洪波:

聚焦特色农业 打造高端品牌

正大集团成立于1921年,是泰籍华人谢易初先生创办的大型跨国企业,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农牧食品、批发零售、电信电视三大事业为核心,涉足金融、地产、制药、机械加工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公司。

自1991年正大集团进入云南以来,我们秉持“利国、利民、利企业”的理念,在滇累计投资达到24.2亿元,共设立企业18家,2024年营业额达29.25亿元,业务覆盖农牧食品全产业链、跨境贸易、乡村振兴等领域,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过去,正大集团聚焦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了一批标杆项目。如,昆明市东川区的300万只蛋鸡项目、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100万头生猪项目、玉溪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普洱市的咖啡带动标准化种植项目、临沧市的蜂蜜项目等,目前,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高端矿泉水项目已落地推进。

未来,正大集团将以“强化核心,探索新增 ”为发展规划,围绕“饲料产能提升至86万吨;生猪养殖规模扩至200万头,推进智能化猪场建设; 蛋鸡存栏达300万只,年产优质蛋5.4万吨;食品年产值冲刺9.6亿元,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目标发力。

目前,正大集团拟在昆明设立国际贸易公司,推动“云品出滇、泰品入滇”双向流通; 深化咖啡、矿泉水、蜂蜜领域合作,助力“云咖出海”、打造国际高端水品牌。

为加速项目落地与产业升级,特提出以下建议:

开通榴莲跨境绿色通道,协调昆明海关优化流程,缩短磨憨口岸通关时间,支持云南建设成为东南亚贸易枢纽;加快矿泉水项目落地,推动香格里拉高端水项目尽快投产,完善云南绿色食品体系;重点推进玉溪产业园建设,恳请对正大集团在链主企业整合、5万亩玉米制种基地、50万亩高蛋白玉米推广、饲料项目及屠宰加工厂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

安徽丰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李荣杰:

深化项目合作 助力区域发展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二代生物制造技术,可将秸秆“吃干榨尽”。利用3吨秸秆可生产1吨秸秆混合糖,联产2吨植物源黄腐酸或有机菌肥。以500元/吨秸秆成本计,秸秆糖生产成本不超过1000元/吨,明显低于当前约3500元/吨的玉米葡萄糖生产成本,竞争力强。

利用秸秆糖可以生产聚乳酸等生物高分子材料,比目前利用玉米生产聚乳酸成本低。利用聚乳酸可生产生物塑料、生物布料、生物涂料、生物油漆、生物胶黏剂、生物皮革等高分子材料,替代聚乙烯、聚丙烯等传统石油基高分子材料,可以解决“微塑料”“塑化剂”“白色垃圾”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利用秸秆糖和特殊驯化的酵母菌生产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不超过6500元/吨,比玉米乙醇成本低,可替代汽油和柴油,供汽车、卡车、货车、轮船、拖拉机使用,也可进一步加工生产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为飞机、货轮等提供绿色燃料。

通过秸秆离田加工,带走大量虫卵,大幅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秸秆混合糖生产的生物材料可加工生产聚乳酸环保降解地膜,秸秆制糖联产的植物源黄腐酸还是一种植物生产的营养剂、刺激剂,相当于代替秸秆间接还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下一步,丰原集团将在云南建设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模块化和生物能源模块化项目。期待与云南深化合作,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同推进非粮生物制造产业布局建设,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集团执行董事宋宏谋:

加大投入力度 助力文旅发展

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集团”)是一家以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五大板块为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

方大集团在云南布局有航空运输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拥有员工近5000人。在航空运输产业方面,共有包括祥鹏航空、首都航空丽江基地、海航货运昆明货运处等多家企业和派驻机构。其中,云南省国资委和海南航空共同组建的祥鹏航空,现拥有机队50架,已建立起以昆明、成都为航线网络中心,丽江、西双版纳、郑州等为辅助,西南区内支线、藏区高原航线为核心竞争力,连通全国一、二线城市及各大省会城市,辐射东南亚的立体航线网络格局;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方面,方大集团在滇企业包括昆明方大春鹰板簧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曲靖方大春鹰板簧有限公司。

下一步,方大集团将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规划,以构建高联通、广覆盖、便捷经济的“一张网”航线网络为核心目标,持续加大在昆明市及云南省内的运力投入力度,提升昆明市进出港国内国际骨干航线的载运能力和辐射能力,坚持“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放眼国际”,构建通达完善的国际、国内、省内三级航线网络,通过着力开发高价值的货物品类,加大云南本地特色农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等的进出口力度,助力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空中门户,助力云南文旅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交流,支持祥鹏航空做强做优以更好服务于云南发展战略,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的航空动力。

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严昕:

当好“合伙人”谱写新篇章

自2006年苏商集团进入云南市场以来,以“进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矛盾少、效率高”的标准先后在16个州(市)、近百个县(市、区)完成各个项目,勇担国企改制重任,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助力维护社会稳定。

2022年,苏商集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公路特级资质企业破产重组,并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领域投资近百亿元,业务辐射到我国的8个省(区)。苏商集团还加速属地化战略布局,让区域总部及供应链总部落户昆明市、玉溪市;推动改革创新,以技术创新、模式重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参与海绵城市、智慧交通、绿色建筑及低碳产业项目建设。依托企业平台,为政府引荐高校科研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云南打造产城、人城、景城融合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当好云南发展的“合伙人”,锚定云南“三大定位”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加大在文旅、水利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打造精品项目,助力“旅居云南”发展。聚焦园区建设与产业招引,强化以商招商,推动东西部产业协作发展。携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推进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主动融入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结合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建议优化市场环境,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增强安全感、获得感;强化金融政策支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供长期低成本融资;保障企业权益,建立反馈机制,解决政策滞后等问题。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徐浩宇:

导入优质资源 发展健康产业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作为医药行业社会组织,拥有1500余家直属会员企业、50余家团体会员,涵盖全国5000余家医药企业、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力量。

扬子江药业集团创立54年来,始终秉持“求索进取,护佑众生”的企业使命,秉承“高质 惠民 创新 至善”的价值观,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和人民需求,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云南道地药材品质享誉中外,民族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更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结合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的平台资源、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产业实践与云南的独特优势,我谈几点云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路径:

发挥商会特点,导入优质医药资源。我们将与云南医药企业共同制定道地药材、民族药特色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依托商会平台,组织全国性推介活动,讲好“云药故事”,提升“云药”品牌价值和市场认知度;梳理云南产业需求图谱,精准匹配商会内研发、生产、流通、资本等优势资源。组织“全国知名药企云南行”,推动高水平产业项目、前沿技术与高端人才落地云南。

发挥扬子江优势,以企业实践赋能云南产业升级。我们愿开放共享核心能力,深度融入并推动云南医药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结合“药食同源”理念创新开发路径,积极参与“健康云南”建设,探索“医药+旅游”的融合模式,发展健康旅游、康养项目,拓展产业新业态。针对云南民族传统医药(如彝药、傣药等),建议系统挖掘和保护民族医药文化,并推动其与现代医药技术结合,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依托云南独特的生物医药资源禀赋打造“种植—加工—研发—健康服务”一体化的大健康产业生态。

黑龙江善融太赫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

发挥技术优势 守护绿水青山

黑龙江善融太赫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善融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分子聚合物研究,集纳米、量子、太赫兹、石墨烯技术于一体的科技公司。

坚持绿色环保新材料研发,善融公司至今已拥有19项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善融公司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产业扶持、商品销售上以及在汽车节能、生态环保、绿色农业、水处理设备等研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在矿山石头尾矿无害化处理方面,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深耕将石头尾矿变废为宝,研发制造出各种包装箱、纸张和装潢材料,至今在全国已经有8家企业合作落地生产,产品供不应求。20%以上商品出口海外,仅包装箱一项技术落地就能为国家减少大量木材的砍伐以及秸秆等原材料的使用,为危废遗存企业减轻负担,为当地人民群众减少污染和泥石流隐患,助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遍布着各种矿产资源,实实在在是个富矿大省,同时,也是危废尾矿遗存大省。云南省希望我们企业参与危废尾矿无害化处理,恢复云南的绿水青山,这对我们科技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愿与当地企业开展精诚合作,利用前沿技术为企业减负,为环保出力,为群众提供工作岗位,为税收贡献力量。善融公司拟建年产30万吨的石粉造纸项目,预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

看到云南的营商环境和各级领导对环保事业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将带着十足的诚意,携带先进专利技术奔赴云南、助力云南发展。同时,也热切期望能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贴心帮助。

--> 2025-07-29 ——“发挥比较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政企恳谈会发言摘登 1 1 云南政协报 content_51274.html 1 强健产业“筋骨” 挺起发展“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