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音笛 文·图
第三届滇商大会现场,青岛市云南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会长王廷先格外忙碌。作为连接山东与云南的“桥梁”,青岛市云南商会及他本人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滇鲁协作,推动两地资源互补、经贸互通。会议间隙,王廷先接受记者采访,详解商会如何发挥好滇鲁合作的纽带作用,并对滇商大会寄予殷切期望。
自2017年成立至今,商会始终秉持“凝聚滇商力量共谋发展”的宗旨,一步步将在青岛的云南籍企业与同乡拧成一股绳。如今,在青岛的云南同乡已超5000人,近50家会员企业扎根于此,业务涉及建筑工程、咨询服务、纺织服装、新媒体、建材地产、文化旅游、云南特产、餐饮快消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蓬勃态势,年总产值预计突破30亿元。
“这股力量不仅为青岛当地经济注入活力,更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青岛的市场与机遇、一头系着云南的资源与潜力,成为滇鲁经济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王廷先说。
“在青岛,我们就是云南的‘代言人’。”王廷先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多年来,商会通过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构建起一套立体的云南形象推广体系,让云南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为更多人所知。近一年来,商会协助云南各地政府代表团赴青岛考察达几十次,并根据各地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为其推荐匹配的考察企业。与此同时,商会还积极组织胶东半岛的企业家前往云南考察合作项目。
商会已经成为推广云南的“扩音器”。借助青岛这座沿海开放城市所拥有的活跃的国际经贸交流网络,商会全方位向外推介云南的绿色能源、生物多样性、特色农产品,以及其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优势。
“立足青岛,心系两地。”这是商会不变的初心。多年来,促成滇鲁经贸合作始终是商会的核心工作,而“滇鲁一家亲・临沧好产品” 青岛推介会,正是其中最亮眼的一笔。
王廷先介绍,在那次活动中,商会组织40余家云南农特企业,带着200余种 “云系”绿色产品参展。鲜美的野生菌、醇香的茶咖、生态的坚果…… 这些来自云南的好物,一下子吸引了青岛市民与采购商的目光。活动现场,多家企业当场达成合作意向,不仅让“云系”产品顺利进入青岛的商超、社区和电商平台,更打通了两地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使云南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
在王廷先看来,青岛与云南合作,是实现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的真实写照。青岛的产业、技术、管理、市场优势恰好能弥补云南的发展所需,而云南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也能为青岛开拓市场提供支撑,尤其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开发上,两地潜力巨大。 产业带动方面,青岛的家电、化工、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实力雄厚,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能带动云南制造业升级;现代农业科技与产业化水平可助力云南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技术创新方面,青岛的“5G +工业互联网”应用走在前列,能帮助云南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先进技术,可对接云南的绿色能源产业;生物发酵、冷链物流等食品深加工技术,更能让云南的野生菌、热带水果等农产品身价倍增。管理与品牌运营方面,青岛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可为云南茶叶、咖啡等产业提供借鉴,助力“云系”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市场开拓方面,山东庞大的消费市场能为云南产品打开销路,而青岛活跃的国际经贸网络更能成为云南产品走向全球的“跳板”。
为此,商会已规划好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加强与山东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组织滇鲁企业互访,深挖合作潜力;培育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合作落地。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滇商大会,因此这次来感觉格外亲切。”王廷先坦言,他对本届大会充满期待 —— 期待这场盛会能凝聚更多滇商力量,成为大家交流协作、资源共享的平台,吸引更多伙伴参与云南建设,共同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
“无论你是想找投资项目、拓跨境市场,还是想对接产业链资源、深化滇鲁协作,滇商大会都能为你搭台。” 王廷先向在鲁滇商、山东企业家及各界朋友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大家带着诚意、资源、思路而来,把云南的好山好水转化为发展机遇,把滇鲁的互补优势打造成共赢大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同书写合作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