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居正 通讯员 黄金瑶
南昆铁路于1997年建成通车,是我国西南地区出海最便捷的运输大通道,连接云南和广西两省(区),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南昆铁路北小村段没有预留群众生产便道,造成村民外出劳作、放牧时需横穿铁路,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亟待改善通达条件,以免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通过调研、协商等方式,促进该问题解决。
现场调研摸实情
今年初,接到群众和部分政协委员的情况反映后,石林县政协组织多部门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与村民交流,了解到南昆铁路北小村段K684+400道口两侧50米范围内居住村民230余户,日均横穿铁路超100人次,且铁路沿线防护设施老化,部分区段护栏破损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今年3月19日,石林县政协搭台,召集部分县政协委员以及昆明铁路局和石林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护路办、石林街道等部门相关人员,到南昆铁路北小村段开展现场协商。协商会围绕“如何既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又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这一核心问题,就框架涵和便道建设、防护设施升级、宣传教育等具体内容展开讨论。
经过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昆明铁路局负责利用现有铁路过水涵洞,做好规划设计和资金筹措工作,修建群众生产便道;石林县相关部门、石林街道、涉及村组全力支持配合昆明铁路局负责的土地征占、林业青苗补偿、修建占用农户场院等工作,保障项目建设正常推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该项目于6月份完成设计招标,并开始施工建设。截至8月中旬,昆明铁路局已投入200余万元修建框架涵作为人行通道。
施工引发新矛盾
在框架涵修建过程中,出现了施工队占用村民耕地、损坏庄稼、围墙倒塌、沟渠堵塞等问题,村民与施工队产生了新矛盾,导致施工队无法正常作业。
8月27日,石林县政协以“框架涵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召集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相关人员,联合县护路办、石林街道、村组代表及昆明铁路局相关人员等多方力量现场察看,并在石林街道召开“南昆铁路北小村段历史遗留问题”协商会,就村民代表提出的“便道需连接耕地与主干道、修缮田间沟渠、修筑农户场院挡土墙、设置夜间照明设施”等12条具体诉求,经参会人员讨论协商后采纳8条,形成南昆铁路北小村段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工作措施。
截至目前,框架涵修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近期竣工投入使用。
政协搭台成效显
通过石林县政协召集相关部门开展“多方联动+实地调研+民主协商”专题协商,利用现有铁路过水涵洞进行改造,并在部分路段新建硬化便道,消除了自建南昆线以来村民横穿铁路存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隐患,保障了南昆线石林辖区的铁路运输安全。南昆铁路北小村段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不仅为北小村群众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还为全县类似铁路沿线村庄的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县政协领导表示,下一步,县政协将持续发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职能优势,实现北小村从“铁路梗阻村”到“安全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华丽转身,不断增强北小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