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黄卫先
近日,蒙自市政协召开了以“共绘河清·岸绿·村美新画卷”为主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聚焦杨柳河生态治理难题,凝聚部门、乡(镇)与群众共识。
杨柳河作为蒙自市区主要补给水源,年注水量达1800万立方米,对城市供水意义重大。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加大河道治理力度,但仍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困难、生活污染治理短板突出、水资源统筹管理不足、治理机制不完善、资金运维压力大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市政协组织召开了此次院坝协商议事会议。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通过深入协商,会议达成了包括农业污染防控、生活污水治理、生态修复、水资源统筹管理等在内的七项共识,为杨柳河后续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商议事会议召开后,各级部门认真落实协商成果,保障了整个雨季河道的畅通。蒙自市鸣鹫镇迅速行动,以“三级书记带头干”为抓手,通过镇党委统筹、村党总支推进、村民小组落实,形成层层负责的工作链条。鸣鹫镇组织召开“民情会”收集群众意见,将“护河、美村、净家”纳入村规民约,并整合资金推进道路硬化、庭院改造、排水沟修缮等工程。
在治理过程中,鸣鹫镇注重整合挂联工作组、村“三委”和公益岗位人员三支队伍力量,开展常态化河道清淤和垃圾清理工作,使杨柳河重现清水绿岸美景。同时,利用拆违空地种植花卉蔬果,划定停车区域,落实“门前三包”,推动村庄环境整体提升,通过“小板凳议事会”“田间夜话”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实现共治共享。
环境改善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返乡大学生徐红斌打造的“北回归小院”种植400多种花卉,发展轻露营、户外婚礼等业态,成为“庭院经济”的生动样本,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如今,鸣鹫镇河清、岸绿、村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生态治理常态化、制度化,让群众在宜居环境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