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朝仪
皓月当空,清辉漫洒。结束一天的工作,我翻开泛黄的诗集,指尖划过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耳畔突然响起那首空灵的《玉盘》,歌中那句“玉盘玉盘,你为何悬于屋顶上?”孩童清亮的嗓音,仿佛一股清泉,将我拽入时空的漩涡。
古人总爱仰望星空,屈原在《天问》中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那是先贤对天地至理的追寻;苏轼把酒问青天,将人间思念揉进“明月几时有”的怅惘。千百年后的今天,《玉盘》以孩童天真的视角,重新拾起这份对宇宙的好奇。这让我想起在政务公开栏前,老乡指着公示的惠民资金名单,眼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那是对公平正义最质朴的追问。
监督执纪何尝不是一种追问?我们追问政策是否落地,追问权利是否保障,如同这童声追问月亮的秘密,本质上都是对真理与公道的执着求索。
歌声渐起,编曲里的口弦与彝族打击乐叮咚作响。这片土地是李白与苏轼的故乡,也是“嫦娥”“北斗”启程的地方。当“为他揽星辰,带他回故乡”的旋律响起,我忽然懂得,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感早已跨越单纯的仰望。从浪漫神话到航天壮举,我们不仅用诗词赞美月亮,而且用科技的力量靠近它。这正如纪检监察工作,不仅要有“诗心”般的为民情怀,更要有“卫星”般的精准监督。每一次核查、每一个数据、每一份笔录,都必须如航天人般严谨,容不得半点含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揽到“星辰”,守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窗外的月亮不知何时已爬上树梢,清辉洒在门口的桂圆树上,叶片上凝着细碎的光。
歌声中,想起那年中秋,父亲在桂圆树下讲的故事,月光落在他浓密的发丝上,发间露着几根微微泛白的发丝,在月光的照射下仿佛像撒了一小把银河的碎屑。还想起和父亲一起走的夜路,那时的月光如同日光般明亮,在漆黑的夜里能把乡间的小路照得透亮。父亲担心我会害怕,他哼起“月亮走,我也走”,如今父亲已长眠于月光之下,但他那句“做人既要清澈明亮,照见每一个角落,也要温和坚定,守护夜行人的路”的教诲,如这轮玉盘,永远高悬在我心间。
当听见“玉盘玉盘,你可曾装过喜时糖?你可曾见过别时泪长淌”这句歌词时,我深有感触。这份工作,确实见证了太多人间悲欢,有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后,老乡脸上重绽的笑容;也有干部误入歧途后,那令人痛心的泪水。月亮承载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我们,正是这悲欢离合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夜深人静,《玉盘》的旋律仍在我心头萦绕。这跨越千年的追问,恰如监督执纪工作中对公平正义的不懈求索,既要有孩童般清澈的初心,更要有“玉盘”般明镜高悬的坚守。当歌声散去,凝望这洒遍人间的清辉,唯愿它能照亮千家万户的归途。
(作者单位: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