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人文云南 > 

丽江木府 庭院深深

作者:伏自文 来源: 时间:2023年07月08日 09:35:52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游历到鸡足山,收到唐泰推荐信函的丽江土知府木增(亦即大名鼎鼎的“木天王”),马上派人用“肩舆”(即轿子)去迎接徐霞客。仆役来回辛苦了十数天,终于将因足疾不能行的徐霞客一路抬到了丽江。但用如此高规格礼仪迎来的贵客,到了木府门口,“木天王”却没迎进去喝茶、吃牛肉干,而是将徐霞客“转移”到了古城北面的芝山解脱林设宴款待。缘何让徐霞客“转移”到别的地方?这其中深藏着一段关于木府的隐秘史。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丽江土司阿得率众归附明王朝。明王朝也出于种种考虑,大力扶持丽江木氏土司。为示倚重,明皇室钦赐阿得“木”姓,并于次年授木得予丽江土知府职。洪武十六年(1383年),原从白沙(今丽江古城北约10公里)南迁到大研古城的木氏,选中了古城狮子山南侧的一片风水宝地,开始大规模营建土司府:在约一百亩的土地上,土司规划了四大部分,一部分建造府署,即办公场所;一部分建造家院,即住宅区;此外还有用于休闲玩耍的花园和祭祀区。在土司府大门前,又建造了“忠义”石牌坊,表示效忠朝廷、礼义治属。

府署渐次落成,初基奠定。与此同时,木氏土司施行了一系列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木氏土司势力日渐扩大。政治上,木氏土司靠拢明王室,依靠中央王朝,皇帝也先后授予木氏土司“诚心报国”金腰带及“辑宁边境”“忠义”等匾联;经济上,木氏土司发展农桑,推动茶马古道商贸繁荣;文化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余嘉华、杨世光等一些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木氏土司通过婚姻与各地土酋结成了盘根错节的地域政经联盟,团结交好周边少数民族,倡导多民族联姻,既提高了人口素质,又有效消除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滇川藏接合地带周边民族和睦交流与共处。在此期间,丽江木氏土司逐渐达到其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也为一个没有围墙的丽江古城奠定了开放发展的格局。

明朝后期,丽江土知府木增成为滇西北最具影响力的土司首领,民间称其为“木天王”,势力扩展到了滇川藏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木府也迎来了它历史上最兴盛、最繁华的时期,如日中天,如月满盈。徐霞客先生,不早不晚,正是在这个时节来到了丽江,和一座光彩四射的建筑历史性地相遇了。然而,相遇又是令人不无尴尬的,“木氏管家一再推辞”,他挡住了徐霞客进入木府大院的脚步,也挡住了木府进入《徐霞客游记》的另一种历史叙述。在解脱林,或许“木天王”为了委婉地表示歉意,以“大肴八十品”款待徐霞客。走了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却在边陲滇云邈远之地,面对一桌菜肴发出了“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的感叹。但徐霞客毕竟不是酒肉之徒,又不甘心被别人摁住自己思想章节的页码,心中暗自盘算,怎么也要弄清楚木府的“道道”。“木天王”请徐霞客指正自己撰写的《山中逸趣集》,并请作序。在阅读木增著述的同时,徐霞客不时抽空到古城里去转悠,采访邑老,登高远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霞客通过一番“望闻问切”,搞清楚了自己的疑问。而我们,今天也有幸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读到这样的文字:“闻其内楼阁极盛,多僭越,故不于此见客云。”“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哦,原来木氏土司是怕府署过于华丽引起朝廷的责难,所以才拒绝这位远方贵客进入木府。

时光如流水。近来,在大旅行家徐霞客与木府擦肩而过的300多年后,笔者走进了这座庭院深深的木府。今日的木府,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时任丽江县文化局局长的黄乃镇先生主持了这项艰辛而又深具历史意义的工作,他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依据木府历史原貌进行恢复重建。坐西向东临街重建的木府,依旧建在旧址之上,位于今天古城西南的核心地带,人群熙来攘往,游客如织。当年“木天王”的忌讳,早已化为历史的尘烟。今天的木府,开门喜迎八方客。打开这道门,镌刻在木府“忠义”坊对面照壁上——“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几个字明晃晃地扑入眼帘。有意思的是,徐霞客当年虽没能进入木府,却因惊鸿一瞥而发出的一句惊叹,今天俨然成了木府的“广告词”,而徐霞客也似乎成了木府的“代言人”。

立于木府门侧的木牌,是这样介绍木府的:“西依狮子山,北、东、南三面有护城河水环绕,选址和布局讲究风水。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末时的木府已是‘楼阁极盛’,‘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惜于清咸、同年间大部毁于兵燹,后人恢复重建。占地近3万平方米,在长369米的中轴线上,由东往西是一字排开的大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古建筑,颇具王者之气。”但就是这“王者之气”,让当年如日中天的“木天王”,要对自己盛情迎来的贵客忌讳以示。

然而,“木天王”1639年对这位贵客所掩饰的风情,不久后却随着明清鼎革而逐渐芳华老去、风流难续。与此相对应的,是木氏土司势力的渐趋衰微。雍正元年,丽江实行了改土归流,木氏土司的黄金时代结束了,“王者之气”走向了终结,丽江走进了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的吏治时代。丽江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三朝,共传世22代,历470年。而木府的兴衰败亡,几乎恰是一部丽江木氏土司的兴衰史。

5月的一天,笔者穿过空阔的木府,来到木府的“后苑”,爬上狮山之巅的万古楼。在这里,可以俯瞰整座木府,可以俯瞰整座古城,当年徐霞客描写古城的“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的画面也尽收眼底。我忽然发现,没能进入木府的徐霞客先生,却依然在他的文字里,带走了整座古城……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