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日前,临沧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6位市政协常委、委员围绕“临沧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主题作大会发言,市政协副主席李彪提出初步协商意见。现按发言顺序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初步协商意见
临沧市政协副主席李彪:
建立健全发展机制 用足用活扶持政策
临沧市是云南天然橡胶主产区之一。经过近60年的发展,天然橡胶产业在临沧市已成为“基地有规模,生产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特色产业之一,是植胶区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当前,临沧市橡胶产业仍存在产业规划布局较滞后、胶园投入管护不到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国营橡胶农场发展步履艰难等问题。
建议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橡胶产业发展机制。成立全市橡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挂钩重点橡胶企业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成立专门橡胶产业发展机构,配齐配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橡胶技术服务人员,切实解决技术指导服务问题;建立规范经营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橡胶标准化生产水平;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建立橡胶产业发展聚集机制,推动天然橡胶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打造橡胶产业聚集园区,全面提升橡胶产业基础供给保障能力和打造橡胶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同时,要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橡胶产业健康发展。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调整布局和结构;认真落实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基地建设和胶园管护责任,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加大生态胶园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天然橡胶良种良法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构建多层次、多物种的生态橡胶园体系;加强天然橡胶科技推广应用,支持设立临沧天然橡胶重点科技应用实验室;在林下经济、割胶技术等领域集成一批科技成果和技术模式,支撑推动全市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要用好政策,加大橡胶产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好相关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突出对天然橡胶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集中支持;建立健全天然橡胶补贴长效机制,出台促进橡胶产业发展壮大的相关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发挥政府主导引领作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大对规上企业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天然橡胶基地发展规划建设,利用全市已列入国家划定的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优势,争取更多政策和项目支持。
要主动服务,加强与境外农业开发合作。用好、用活境外替代种植政策,持续推进外向型特色农业发展;鼓励企业在项目实施区域就地建厂、加工、研发,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农业合作企业考评和淘汰退出机制,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有较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农业合作企业;积极推进口岸数字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对临沧返销进口配额指标给予更多倾斜,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
大会发言
临沧市政协常委、耿马县政协主席李德新:
聚焦强企惠农短板 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2022年,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种植天然橡胶面积为4.18万公顷,投产面积2.65万公顷,年产干胶可达3.98万吨,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七位,产量排全国第六位,是云南省民营橡胶主产区和临沧市最大的橡胶种植县。目前,全县境内登记在册的标胶加工企业有16户,橡胶初加工企业设计产能为年产干胶10万吨,实际年产干胶3.2万吨。
当前,耿马县天然橡胶产业市场疲软,基地巩固存在困难;助力不够,提质增效存在短板;后劲乏力,国家支撑无保障;管理滞后,无序生产待规范。
为解决“市场不景气、企业少效益、价格上不去、胶农不管地”的现实困境,要在上游橡胶种植行业、中游生产加工环节、下游精深制造方面全链条发力,按照生产价值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胶农增收、胶企壮大、胶业升级,有效巩固橡胶产业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全市橡胶全产业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要通过强企业,让鲜胶销售有市场。从源头上谋划解决胶农的鲜胶乳销售效益问题,通过扶持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橡胶精深加工企业,着力提升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用企业发展的强劲实力和价格提升反哺企业原料生产。通过强服务,让产业效益得到提升。高度重视橡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科技服务工作,加大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橡胶优良品种培育、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新型(智能化)采胶技术、林下种植养殖技术等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力度,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胶园总体经济效益。
要通过强支持,让惠农政策有保障。在实施支持国家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基地)建设项目、林业补贴、良种良法补助、“保险+期货”政策等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天然胶橡扶持政策,尤其是以胶农的鲜胶乳生产量为补贴依据的扶持政策,以此保护胶农利益、平衡市场价格、保障国内天然橡胶供给安全。通过强管理,让加工生产有规范。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生产环境,坚决取缔无牌、无证、违规经营的小作坊,整改不达标排放和超量排放的加工厂,做到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设规范、用地合规、用工规范、环保达标,依法合规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临沧市政协常委、沧源县政协主席李文明: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推动产业延链增值
天然橡胶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重要农产品,是临沧市边境三县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截至2022年底,沧源佤族自治县橡胶种植面积达8867公顷,涉及班洪、班老、芒卡3个乡(镇)12个边境村5210户1.7万人。全县有标胶加工企业3家,年处理橡胶能力0.8万吨,实现总产值9678万元。
要高位推动全市橡胶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天然橡胶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加强对橡胶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谋划,制定全市橡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完善推进橡胶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完善支持政策。要夯实橡胶产业发展基础,以沧源、耿马、镇康三县天然橡胶基地为重点,加快低产低质胶园更新改造,提升胶园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建设临沧天然橡胶优质高产“核心基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振胶农产业发展信心,充分释放橡胶种植产能。支持橡胶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管理办法,推进机械化、智能化割胶,降低胶农劳动强度、提高胶工劳动效率。加大胶农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定向定期培养技术型人才,完善天然橡胶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橡胶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同时,要全面推动橡胶产业延链增值。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产业发展。整合全市天然橡胶资源,规划发展橡胶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培育有实力的链主企业,进行产品精深加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约发展。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签订合同、发放预购定金、定时定点上门收购鲜胶乳等方式,增强橡胶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积极探索胶园林下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种植发展模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将边境民风民俗、生态“胶园林海”与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有机结合,打造边地民族风情、生态“胶园林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补齐橡胶产业发展短板,力促橡胶产业全面提质增效。
临沧市政协常委、镇康县政协主席李文娟: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橡胶产业是镇康县支柱产业之一,为助推群众增收、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镇康县有橡胶种植面积9227公顷,辐射全县6个乡(镇)、25个村委会、216个村民小组,涉及5439户农户,涉胶人口23698人;有加工企业3户,橡胶加工点(作坊式)55个。
当前,橡胶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盈利能力和胶农经济收入双下降,严重打击了企业发展信心和胶农种植管护信心,企业和胶农对橡胶产业发展期望值持续下降,企业不断缩减产能,甚至停产。胶农弃管弃割、砍毁胶林、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等现象突出,造成胶园面积持续减少。同时,部分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布局不合理,导致橡胶加工成本高、加工产品衍生价值低、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未能产生橡胶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
此外,由于橡胶产业从种植到采收时间周期长,各方对产业管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影响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上级管理部门对橡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减弱,加之胶农收益降低,不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原建道路年久失修,部分地区运胶需靠人背马驮。另一方面,科技普及率低,胶农不规范的采割方式严重影响胶树产胶周期,加之群众对再投入资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品种改良有抵触情绪,管理部门也无力承担高额的防治支出,致使病虫害交替发生,部分胶树还未产生效益就已失去经济价值。
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出台临沧市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指导方案,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和对具体措施,实现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同时,积极呼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大对临沧橡胶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对项目的支持力度,恢复群众和企业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加强部门联动,市级层面应统筹各地与农垦部门形成联动,依托现有农垦龙头企业在基地管理、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促成地方企业和农垦企业达成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从而带动橡胶产业发展。加大研发力度,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大对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通过统一采购、扶贫开发采购等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通过研发项目实施推动橡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增强橡胶产业发展动力。
临沧市政协委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达云:
聚力精准招商引资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自1958年孟定国营农场引种橡胶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临沧市已成为云南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产业发展有着厚实的基础。在原料规模方面,全市种植橡胶近6.7万公顷,涉及7个县(区)、3.48万户农户、14.3万人,2022年产干胶产量达5.58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云南省第三位。在初加工基础方面,全市有橡胶加工企业25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户,初步建成标胶加工厂20个、子午轮胎专用胶加工厂1个、烟胶加工厂4个,年产干胶能力15万吨。在种植技术方面,临沧市积极选育多种抗寒、高产、速生天然橡胶品种,大力推广多植被覆盖保水保土等技术,创造了1180米的世界生产性种植橡胶最高海拔纪录。
近年来,临沧市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长期低位运行,涉胶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产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精深加工滞后、产业贡献率低、链式发展困难等方面。
为推动临沧市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快初级加工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根据橡胶主流下游市场,紧盯目标客户动态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需求量大的初加工产品生产,提升产品性能质量,确保企业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全市橡胶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同时,要推动企业创新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源动力,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加速开发高附加值、高性能、环保型的橡胶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根据轮胎行业占据70%以上橡胶消费量的实际,积极开发新型恒黏天然橡胶、子午线轮胎专用胶、高性能轮胎专用胶等特种橡胶新品种,推动橡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围绕精深加工招大引强,着力招引以子午轮胎橡胶为重点的特种专用橡胶和橡胶制品生产项目企业向园区聚集,拓展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橡胶树木材深加工产品开发和橡胶种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橡胶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提高天然橡胶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橡胶产业集聚集群链式发展。
临沧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杨明文:
立足橡胶资源优势 提升精深加工质效
经过多年发展,临沧市橡胶产业形成了“面积初具规模、加工初具能力、市内境外两个资源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效开发”的产业发展格局。然而,长期的产品价格低迷、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定力不够、比较效益低下、弃管弃割、企业弱小、品牌影响力弱、产业链短等现象仍然突出,产业发展规模优势、热区优势资源效益未充分发挥导致橡胶产业目前仍处于初放加工经营的发展阶段。
要立足资源禀赋,明确目标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谋划,以稳定面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为基础,以育龙头、促转型、补短板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橡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力争到2030年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做实原料基地,建设高效高标准胶园。实施老胶园改造工程,实施地力培肥、坡改梯等综合措施,积极开展高标准胶园创建工作,推广农业农村部确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施高素质胶农培训工程,强化胶农技术培训,重点抓好新品种、籽苗芽技术等研究应用及推广,大力培养胶二代和新生胶农,积极引进和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机型,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推广“林间套种、林间养殖”胶园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利益捆绑发展模式,强化利益连接,增加胶农收入。
同时,要做强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企业集群。坚持内培外引,实施精准招商,引进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发展集群。推进天然橡胶初加工厂升级改造,推进橡胶初加工向集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化发展。加快橡胶加工企业“走出去”步伐,规划建设轮胎专用胶保税初加工厂在境外合作建设橡胶初加工厂。积极推进橡胶制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和引进工作。要多措并举,确保长效支持促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带动农民加大对天然橡胶定植和胶园抚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天然橡胶政策性保险,将天然橡胶产业纳入风险保障制度和灾害补偿制度。整合项目和资源,加大水、电、路和收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提高胶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化企业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临沧市政协委员、市农垦局社会事务与政策法规科科长杨永生: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注重科技成果应用
目前,临沧市农垦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为5440公顷,开割面积3627公顷;累计建成生态胶园867公顷;累计实施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项目4个,投入中央项目资金6393万元,完成胶园生产路115千米,新建管护用房3400平方米。
目前,临沧市农垦天然橡胶生产经营主体分别是孟定农场八业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和勐撒农场洛凌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共有从业人员1649人,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约1.6万元;有橡胶初加工厂4个,年设计产能1.6万吨,主要生产标准颗粒胶和少量烟胶等产品。孟定农场橡胶公司有橡胶专业种苗基地3.7公顷,基地年可出圃橡胶优质种苗20万株以上,可满足农场周边区域667公顷橡胶种苗需求。
当前,临沧市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面临着困难与挑战,具体表现为:由于胶价长期低迷,胶企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职工收入大幅下降,弃管、弃割、职工弃岗现象较为突出;垦区现有橡胶加工企业弱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主要以传统标准胶为主,缺乏专用胶、橡胶制品等高端产品,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支持保护政策不落地、覆盖面窄、资金量小,难以保障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发展需求等。
对此,建议进一步发展壮大农场橡胶企业,加大对孟定农场橡胶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发展、项目安排、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支持,使之发展成为临沧市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整个南汀河流域6.7万公顷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呼吁省级层面出台发展壮大橡胶产业的相关政策,如建立健全天然橡胶基地建设补助、价格补贴等机制,出台“保险+期货”全覆盖、橡胶收储、金融扶持等政策。保持天然橡胶园地属性政策不变,给橡胶农场产业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天然橡胶市场化发展留足空间。同时,要强化天然橡胶科技应用,从省级层面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发展,支持设立天然橡胶重点科技应用实验室,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在林下经济、割胶技术、木材加工与利用等领域集成一批科技成果和技术模式,支撑推动全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