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协商在基层 > 

让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更加绚烂

——普洱市政协围绕“五个提高”推动院坝协商提质增效

作者:本报记者 董荣蓉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16:21:07


2024年,普洱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103场次,共组织3289人次参与协商,其中政协委员655人次,推动解决问题326个。一年来,普洱市政协紧紧围绕“五个提高”,通过院坝协商,凝聚各族各界力量,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以团结聚合力,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贡献了政协力量。

提高“情商”,增进边民团结。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回信饱含深情、鼓舞人心。普洱市各级政协组织牢记嘱托、实践于行,针对边境地区多民族聚居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院坝协商+基层治理”模式,围绕“增进民族团结 共建幸福家园”等议题,宣讲回信精神,开展院坝协商。通过协商,推动多民族聚居区将民族团结进步与基层社会治理互促互进,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提高“治商”,推动边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积极探索院坝协商跨区域协作新模式,架起共商、共治、共发展的“连心桥”。比如,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政协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政协联合开展“哀牢山生态和旅游共联共管”友邻协商,两县文化和旅游局签订了《哀牢山片区文化和旅游互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解决哀牢山旅游环线中麻公路管护难题。

提高“法商”,维护边境稳定。在院坝协商中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比如,普洱市思茅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等在院坝协商中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财商”,促进边民富裕。产业兴即边民富,产业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普洱市各级政协组织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难题开展院坝协商。各县(区)政协围绕茶、咖啡、坚果、核桃、甘蔗、甜龙竹、林业等产业发展问题,通过开展院坝协商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美商”,点亮边寨“颜值”。通过院坝协商,助推绿美边寨建设,让边民安居乐业。针对饮水保障困难、灌溉用水短缺等问题开展院坝协商,让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拉珠村村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让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常年堵塞的京平水库灌溉渠道得以疏通。针对河道垃圾、“两污”排放、村庄环境等问题开展院坝协商,让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南碾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墨江县鱼塘镇花山村小花山村民小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镇沅县恩乐镇玻烈村城乡融合田园综合体人气越来越旺。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