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司法实践的广袤版图中,那些涉案金额不算高、看似平常的小标的案件,却紧密勾连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为有效攻克“案件基数大”“财产查控难”等执行领域的难题,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精准发力,紧紧锚定涉民生案件和其他小标的案件,全面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2024年,云南各级法院5万元以下小标的执行案件在首次执行案件中的占比达57.83%,成功执结小标的案件14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达13亿元。这组数据背后,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星夜追“执”
只为群众“血汗钱”
“太感谢法官了,帮我们把辛苦钱追了回来,让我们能安心过节。”申请人沈某难掩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24年元宵佳节前夕,姚安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历经波折,成功为沈某追回1.4万元劳务报酬,这份特殊的“元宵节礼物”温暖了当事人的心。
此前,沈某与王某劳务合同纠纷案经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可到了履行期限,王某却出尔反尔,拒不履行义务。沈某多次讨要,从好言相劝到电话被拉黑,无奈之下,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通过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都未能找到王某的踪迹。
转机出现在元宵佳节前夕,执行法官得到线索,王某入住泸西县某酒店。得知消息后,姚安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们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迅速集结,连夜驱车奔赴泸西县。当执行法官出现在酒店房间门口时,王某还心存侥幸,企图逃避执行。执行法官果断表明态度,决定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眼见法院动真格,王某慌了神,赶忙筹款转账,至此,这起劳务报酬纠纷案件顺利执结。
为严厉打击规避、抗拒执行行为,全省各级法院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等单位的协作配合,在传统节假日持续开展“夜间执行”“周末攻坚”等专项活动。通过拘传、拘留、罚款、搜查、悬赏举报等强制执行和信用惩戒措施,形成强大威慑力,推动胜诉权益高效兑现,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2024年,全省各级法院累计将6.9万余人纳入失信名单,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线索143条。
健全“执行+N”
破解被执行人“隐身术”
近年来,全省各级法院直面执行领域“人难找、车难扣、事难行”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执行+N”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执行联动“朋友圈”,加强与公安、人社、住建、基层组织等多部门的协作联动,拓宽查人找物渠道,开展联合信用惩戒,借助各执行联动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加强信息共享和执行协作,打出一套保障执行权益的“组合拳”。
在李某等15人与杜某劳务纠纷一案中,杜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还玩起了“失踪”把戏。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前往其居住地调查,发现人去楼空,通过网络查控、传统调查手段,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也找不到杜某的下落,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为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法官充分挖掘基层治理资源,积极走访辖区网格员寻求协助。网格员凭借对当地情况和人员的熟悉,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作用,经过多方打听,成功找到杜某的下落并及时通报给法院。在当地法院的配合下,执行法官找到杜某,明确告知若不履行义务将面临强制拘留。面对法律的威严,杜某最终认识到错误,履行了支付义务,这一系列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速度+力度”
让小标的案件执行驶入“快车道”
凌晨6时许,建水县某小区还沉浸在宁静之中,而后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静谧。被吵醒的岳某怎么也没有想到,建水县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会突然出现在家门口。此前,岳某因租车款纠纷败诉,却一直拖欠8000元款项,心存侥幸企图蒙混过关。但这次,面对上门的法官,他只能乖乖将执行款支付给申请人王某。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正是全省各级法院涉民生案件及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的生动写照,彰显着司法为民的坚定决心。
2024年,全省各级法院全力以赴,在小标的案件执行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楚雄州两级法院小标的案件执行到位率达77.47%,在全省各级法院中排名第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两级法院创新实行执行立案快、查询冻结快、结案发款快的“三快”模式,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云南法院首执案件结案用时58.15天,在全国排名第二,执行效率显著提升。这些亮眼的成绩,见证了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工作的扎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