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州市新闻 >  大理 > 

守护一泓清水 保护绿水青山

——大理州政协组织住大理州省政协委员开展“洱海流域垃圾处置情况”专题视察纪实

作者:董荣蓉 通讯员 李明 赵璀芝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6月05日 10:23:13


千百年来,洱海与苍山相依相伴。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的母亲湖,洱海有着特殊生态地位,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大理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系统施策、标本兼治,统筹发展与保护,全面推进洱海高水平保护治理,推动流域转型发展,书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大理州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不断践行初心使命,致力于守护一泓清水、保护绿水青山。

5月27日至28日,省政协常委、大理州政协主席程鹏带领由住大理州省政协委员组成的视察组,赴大理市、洱源县实地开展“洱海流域垃圾处置情况”专题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努力为推进洱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科技为先 助力流域垃圾治理

5月的大理正值雨季,绵绵细雨为大理风光增添了几分诗意,却也给洱海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雨水冲刷会加速垃圾中污染物的扩散,对洱海水质构成潜在威胁。加强雨季的垃圾处置工作,对保护洱海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进行视察,更能看出洱海流域垃圾处置工作的成效,也能更直观地反映出问题所在,找出好的对策。”细雨中,视察组一行深入一线,实地察看焚烧发电厂、建筑垃圾处理厂等场所的设施运行情况。

炉火熊熊焚废料,电能熠熠照苍洱。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然而,垃圾处理也日趋科技化、绿色化,通过把垃圾焚烧,再用焚烧后的热量发电,已成为一个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走进大理三峰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生产一线,视察组人员透过玻璃窗和监控视频观察垃圾池的情况。

“随着公司二期项目的建成,当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200吨,保障了大理市生活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大理三峰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在了解洱海流域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情况以及垃圾焚烧发电工艺、环保指标控制情况后,视察组认为,要加快推进飞灰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在大理兆平建筑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视察组成员详细了解建筑垃圾从破碎、筛分到再利用的全过程。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建筑垃圾得到循环再生利用,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效益。视察组了解到,近五年来,该公司已累计收纳建筑垃圾150万吨,处理再生利用建筑垃圾138万吨。

视察组认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解决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污染水体、侵占土地等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大理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加大推广力度,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在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畜禽粪便、生活污水、餐厨垃圾以及流域农作物秸秆、枯死水草等废弃物在经历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处理后变“废”为“宝”,成为肥料等重新回到有机农业系统。

视察组建议,要发挥好“顺丰模式”示范效应,不断强化垃圾回收处理技术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绿色转型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民参与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视察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前,洱海流域垃圾处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全链条体系,建成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20余座,购置各型垃圾收集车200余辆,实现了流域内18个乡(镇、街道)、200个行政村(社区)垃圾收运全覆盖,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垃圾处理能力。

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引入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数字化监管平台,采取视频监控、实时数据传输等方式,实现城乡垃圾处置全流程动态化管理。

资源回收利用全省领先。洱海流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实现流域内餐厨垃圾收运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干湿分离”;建成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场所4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率超过50%,为全国高原湖泊垃圾治理提供了“大理方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视察组在实地走访中也发现,作为城乡垃圾收运的重要节点,部分垃圾中转站垃圾收运设施设备老化破损严重、原有清运车数量不足、部分中转站压缩转运能力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村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虽建设有垃圾池,但处理技术相对落后;部分村民缺乏环保意识,对垃圾处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给垃圾管理、清运工作带来困难;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等,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接下来,要在设施升级、精细化管理、城乡垃圾收集处置降本增效等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视察组成员达成这样的共识。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视察组成员积极建言献策,政府部门认真回应关切。与会各方现场展开深入研讨,力求把委员们提出的宝贵建议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省政协委员廖望科建议,要注意洱海流域垃圾处理能力与运用的系统设计与统筹运行,区分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理能力建设和使用是难点,同时要区分农村垃圾和城镇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模式以及激励手段。

“要加大对《大理白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在洱海流域垃圾收集处置过程中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省政协委员罗金洪说。

省政协委员寸香妹说:“应充分发挥洱海生态廊道经济效益,使其作为解决洱海流域垃圾处置资金不足问题的有益补充。”

“要加强宣传,积极动员公众参与。”省政协委员张惠香建议,要利用媒体平台宣传成功案例,增强居民认同感。同时,还要抓早抓小,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省政协委员张炳晶也持相同的看法。她认为,要加强教育引导,以学校为阵地,通过“小手拉大手”,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

开展此次专题视察活动,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如何把委员们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大理州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还形成了《关于住大理州省政协委员开展洱海流域垃圾处置情况的视察报告(征求意见稿)》,持续助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座谈会上,大理州政府副州长刘占华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洱海流域垃圾处置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希望委员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为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既要深入调研、写好报告,做好调查研究的“前半篇文章”,更要做好转化落实的“后半篇文章”。据介绍,下一步,大理州各级政协组织将积极关注洱海流域垃圾处置工作,认真履职,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协商议政,为流域垃圾处理工作建言献策;引导委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在界别中的代表作用,利用自身与群众紧密联系的优势,宣传普及垃圾处理重要性和相关知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洱海保护治理;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党委、政府,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助力洱海流域垃圾处置工作高质量开展。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