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溪河是中越边境的重要跨境河流,发源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鸣鹫镇,一路奔腾流经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最终在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汇入红河。它不仅是河口县内的第二大河流,还是云南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近年来,随着河口县“绿美河湖”行动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南溪河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南溪河的水环境及水生动植物生存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调研显示,南溪河沿岸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群众在沿岸栽种香蕉,每逢汛期雨量较大时,农药化肥及包装废弃物被冲到河内,河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这对南溪河水生动物的繁衍生息造成了极大影响,严重威胁着水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同时,沿河村庄的“两污”直排问题也令人担忧。由于沿线村庄“两污”排放配套设施不完善,沿岸群众的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常常被倾倒到河内,致使南溪河水体遭到破坏。此外,协同联动管护长效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南溪河的保护工作困难重重。周边部分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电鱼、炸鱼等违法捕捞行为时有发生,鱼类资源逐年减少,加之南溪河水生动植物保护的跨区域管护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跨区域、跨界联合执法效果不明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日,河口县政协联合屏边县政协、马关县政协在河口县老范寨乡召开以“加强南溪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绿美河湖建设”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红河州政协有关负责人,屏边县政协、马关县政协、河口县政协有关负责人,三县的林草、农业农村、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三县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镇)、村干部及群众代表等参加会议。
在协商现场,与会人员纷纷建言献策。河口县老范寨乡斑鸠河村村民李国忠说:“南溪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它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沿岸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子孙后代的福祉。”马关县人大代表沈青松建议:“在沿河重点区域,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入河污染。”屏边县政协委员管兴丽建议:“在南溪河沿岸多种植芦苇等植物,涵养水体。”屏边县白河镇马卫村党总支书记何进伟说:“希望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保持信息畅通,发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推动南溪河实现生态优美、水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经过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在加强南溪河界河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面,三县开展界河沿岸地区畜牧业养殖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劝导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做好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避免养殖废弃物直排界河。同时,推动界河两岸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减少白色污染。在加强界河沿岸村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上,三县携手治理界河两岸村庄、企业等产生的生活污水,提倡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防止生活污水直排污染,定期开展生活垃圾清理行动,还界河两岸青山绿水。
在加强界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方面,三县进一步加大沿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加强对水生生物主要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制定边境河流禁渔制度,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在加强打击界河非法捕捞行为上,三县渔政部门建立定期会谈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会谈,同时,建立热线电话和联络员制度,及时通报非法捕捞行为。
对界河上非法停靠的“三无”竹排、皮艇、船只等进行清理销毁,维修沿岸破损的物理拦阻设施,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鼓励群众举报非法捕捞行为。此外,建立界河联合巡查联络协作机制,每年联合相关部门人员对界河进行巡查,维护界河行洪安全和河段整洁,相互支持界河护岸、堤防等工程建设。同时,探索建立汛期信息互联互通协作机制,在汛期加强河段隐患排查,共同应对洪水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