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协商在基层 > 

如何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宣威市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助力发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作者:​本报记者 魏溦 通讯员 张天旭 张焱 朱媛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19日 11:07:51


宣威市得禄乡是传统农业乡镇,全乡现有劳动力2.37万人,每年有1.46万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占比达62%。由于家门口就业岗位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家中老人和儿童无人照管。如何推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和顾家两不误,助力群众口袋鼓起来、家庭关系和谐,在调研的基础上,宣威市政协的一场院坝协商议事会议给出了答案。

近日,宣威市政协在得禄乡召开以“发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主持会议,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市政协委员、乡村干部、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等围坐在一起,为推动发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推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集思广益出点子、凝聚共识汇合力。

“本地工作岗位容量小,就业消化能力弱,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一老一小’关爱缺失,怎么办?”会议一开始,得禄乡政府相关负责人抛出了问题。

“乡村‘小工厂’联结的是群众就业‘大民生’,应通过发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有工可打、收入来源有保障、生活有盼头。”市政协调研组负责人说。

为让协商议到实处、商出成果,市政协调研组经过2个月深入走访调研,把准协商的脉搏,为议题精准定调。

云南林宝乳业有限公司是得禄乡目前用工最多的企业,企业的核桃乳厂和核桃种植基地每年累计用工达到2万人,被认定为“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企业管理人员、村民代表李显良感慨地说:“我在得禄乡核桃乳厂上班已经6年了,现在每月可以拿到6000元工资,最开心的是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针对群众务工需求,市政协委员、云南林宝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娅丽承诺在今年生产旺季加大本地用工量,同时将车间扩容增量提上日程,年内将增设两条生产线,预计为本地群众新增多个就业岗位。

让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成为群众的“连心工厂”、让协商议事成为干群“连心桥”,院坝协商不仅商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还商出了发展的宽路子。

“我们村里还有部分闲置土地和闲置资产,希望能够得到政策支持,盘活资产。”得禄乡色空村党总支书记肖坤富的话,引起了与会乡村干部的共鸣。

对此,得禄乡党委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乡党委将牵头带头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推进村企联合,引导村集体与企业精准‘联姻’,并依托资源优势精准‘招小商’,推动在乡村‘办小厂’。”

随着协商的深入,与会人员贡献了更多“金点子”。针对车间延链扩容问题,得禄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建议用足用活帮扶政策,开展精准扶持,增强车间自我造血功能。针对利用闲置资产资源“招小商”问题,市政协委员建议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建设家庭式小作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员对发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宣传解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经过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发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列为“一把手”工程,得禄乡党委牵头带头抓谋划、抓落实;依托资源优势精准“招小商”,着力发展辣椒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在乡村“办小厂”、在家庭“办作坊”;整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在闲置资产上深入挖潜,通过搭建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把“包袱”变“车间”;扩增量、延链条,推动现有车间增量扩容、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