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云南,绿色不仅是山川湖海的底色,更是流淌在发展脉络里的生机。
时值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与云南省政府签订全国首个央地合作共建新型能源体系协议一周年,双方共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随着不断向绿而进、向新而行,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网公司”)积极融入和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大局,投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实干描绘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聚焦清洁低碳 打造绿色名片
在洱海西南岸的者摩山巅,75米长的白色风机叶片划破云海,风机叶片每旋转一圈可以产生3度绿电。而在洱海东岸的荒坡上,光伏板则连成“蓝色梯田”,吸收着炙热的阳光。
在滇池湖畔的湿地里,鸢尾花正开得热烈,水鸟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滇池岸边,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清洁能源汇入电网。湿地与光伏的“联姻”,让绿色发展有了更加生动的注脚。
类似的场景,是云南强劲的“绿色脉动”,也是云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生动实践。
自2021年云南全面启动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以来,云南就立足资源优势,锚定做大“风光电源”建设目标,让新能源开发“换挡提速”。4年来,云南新增新能源装机5400万千瓦,实现了新能源装机从不足1300万千瓦到突破6700万千瓦的跨越,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得到根本性提升,对助力云南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云南电网公司将持续做好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并网服务,实现清洁低碳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加快推进风电项目改造升级和扩建,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等州(市)建成大规模新能源送出基地。到2030年,推动基本建成澜沧江流域、金沙江流域大型多能互补基地,让“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规模处于全国前列。
打造电网平台 提升保障能力
“绞磨启动,1号缆风绳稳住,注意塔材和塔身距离……”
今年8月12日,在勐腊县磨憨镇郊外的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国内段)N149号塔组立作业现场,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雄一边紧盯着缓缓上升的塔材,一边对地面作业人员发出指令。作为南方电网公司首个500千伏跨境联网项目的国内段线路,这条全长143千米的“电力丝路”被纳入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2024年,云南电网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6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在滇投资预计达1021亿元,有力支撑云南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目前,云南电网公司将持续深化“四横四纵一中心”目标网架建设,启动冲刺“十四五”、开启“十五五”重大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到2030年,将建成绿色安全、坚强可靠的“四翼组团 核心双环”主网架形态。同时,抓好重大项目三年攻坚行动,确保40项纳规项目按期投产,推动15项500千伏项目纳入“十五五”规划。到2030年,推动新增投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较2025年增加77座,实现新能源承载能力超过1.2亿千瓦。
此外,南方电网公司还将打造服务边疆绿色智能配电网,巩固和加强民族地区、边远边疆地区的网架,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在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等区域试点开展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柔性互联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构建完善典型场景建设的低压配网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配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配电网承载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型供电负荷的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均衡发展
2025年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这是我国首个打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多省(区)电力资源统一优化配置的电力现货市场。当天,800余家电厂和700余家用户来到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其中有501家新能源场站参与报量报价。
2014年以来,云南电网公司多项首创领跑全国,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显现。
在启动电力市场化交易之初,云南仅有87家工业企业、9家电厂参与交易。11年后的今天,云南电力市场注册主体数量超过36万户,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75%,均居全国首位。新能源利用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
随着云南日趋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跨省(区)的多类型能源品种同台竞价,市场主体参与活跃,对抓好市场机制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一步,云南将持续深化电网联通、市场联合、主体联动,促进经营区内市场深度融合、跨经营区市场有效联合,建成开放合作、规范有序、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多层次电力市场。抓好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促进市场主体收益与资源最优配置均衡发展。统一设计交易品种、组织流程、结算科目,促使形成市场多元、品种多元的零售格局。
聚焦供需协同 打造多元范式
在大理州,风能插上了“科技翅膀”,从天峰山风电场接入220千伏祥云变电站,在智能调控平台的自动调控下,仅用20秒便完成了潮流计算、分析、校核全过程,将清洁能源送往云南各地甚至是千余千米外的粤港澳大湾区。
这只是云南充分调动源网荷储四端力量,通过加快电源建设、优化水火风光联合调度、发挥南网大平台余缺互济作用,有力做好电力保供与绿色能源消纳的一个具体实践。
随着能源结构的快速转型,新能源成为供应主体,各环节的协同运行和优化控制是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目前,云南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实体化负荷管理机构实体化运作,负荷控制能力1010万千瓦,负荷控制能力和系统实用化水平持续保持南方五省(区)前列,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200万千瓦储能建设目标;虚拟电厂聚合用户数超7000户,调节能力达36万千瓦;实现全品类需求响应覆盖,需求响应参与用户2.3万户次,响应容量2171万千瓦;实现昆明市所有乡(镇)充电桩全覆盖,助力昆明市成功入选全国车网互动示范城市,实现电动汽车邀约填谷充电、V2G反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等场景应用全覆盖。
下一步,云南电网公司将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布局,建设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智能调度平台。统筹2500余家发电主体及新型并网主体,实行“日前+实时”双重市场化出清,推动“计划调度”向“调度指挥+市场运营”转型升级。全面构建三级联动、分层控制、逐级支撑的新能源调控体系。打造新能源AGC、AVC功能样板,实现多级协同的公平精准控制。加快“云平台”建设,以配电自动化、自愈技术等提升生产效率,积极开展配网AI智能调度研究,支撑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化配电网。
创新管理体系 打造应用高地
2024年8月,永仁县独立共享储能站的投入运行,标志着该区域内“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新能源集群项目正式全面投产。该新能源集群电源端接入永仁县、大姚县、元谋县三县12个新能源场站的300万千瓦新能源,电网端通过“百万千瓦级”500千伏光辉变电站并网送出。该新能源集群项目的建成投产,为云南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注入强劲的“绿色电能”。
面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高比例新能源调控难题,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建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检测和运行控制技术体系,建成全网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搭建首个源网荷储示范应用平台及云南首个省、州(市)协调断面联调控制系统,有力保障新能源的送出和消纳。
自2021年云南全面启动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以来,云南电网公司因地制宜,打造覆盖省、州(市)、县(市、区)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示范项目。2024年,云南电网公司首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全面通过验收,“离网光伏绿氢”示范工程、电解铝负荷柔性控制装备、源网荷储示范应用平台、“感存算”智能感知终端、5G+RIS相控阵通信补盲技术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硬核”技术不断涌现,云南电网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走在南方电网前列,打造出新型电力系统的“云南样板”。
下一步,云南电网公司将持续构建自立自强的电力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加强科技项目研究攻关,融合“云大物移、智链算信”先进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技术高地。围绕异步大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负荷管理等优势发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15项国家级项目研究,抓好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推动科技创新由“支撑服务型”向“引领驱动型”转型升级,推动科创中心实体运作,建设云南特色技术研发体系。聚焦重大工程、重大奖励、重大产业、重大平台,持续推进技术攻坚实力增强、创新资源夯实、双链合作深化、创新管理体系升级、创新生态完善。
提供技术保障 护航优质用电
仲夏的抚仙湖畔游人如织,沿湖民宿的空调送出屡屡凉风,露天餐厅的霓虹点亮湖滨夜色,游客们在清凉舒适中尽享山水之乐。在这片火爆的旅游图景背后,是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澄江供电局(以下简称“澄江供电局”)打造的新型电力系统以硬核实力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
“我家民宿开业以来都没发生过故障停电。”位于抚仙湖畔的霞客云栖民宿老板包从华笑容里透着欣慰。即便是2025年7月20日的大风暴雨天气,电力依然稳定供应。这份安心,源于澄江供电局透明配电网构筑的“分钟级响应”防线。
在澄江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4个“RPA数字哨兵”24小时“瞪大双眼”,通过宽带载波技术将数据采集周期从24小时压缩至15分钟,主动捕捉电压波动、设备过载等异常信息。今年以来,该系统已提前预警并悄然处置65起低压故障,游客还未察觉,“无感抢修”已然完成。“过去总是满山找故障点,现在系统自动定位到具体电杆,抢修效率提升70%。”澄江供电局右所供电所副所长杨红林说,透明配电网的稳定电力坚定了商家投入升级的信心。
今年暑假期间,大量游客来到云南,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这片诗意栖居地,面对“旅居”浪潮带来的用电负荷激增,为精准预判风险、提前消除隐患,云南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压负荷”实时监控功能在旅游热点地区投入应用。该功能依托计量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实现15分钟级高频数据采集,并在电能量数据平台部署低压负荷监测模块,将负荷监测时效性提升至分钟级,实现对3399户餐饮、民宿、客栈等重点用户的用电负荷实时动态监测。
据介绍,系统基于智能算法构建低压过负荷预警模型,替代传统“95598”反映问题、人工判断等方式,主动识别用户过负荷用电风险,为基层保供人员提供提前介入、主动运维的精准指引。
截至目前,该功能已累计监测并预警民宿、餐饮等场所过负荷用电风险402户,指导属地供电单位开展用能引导121次。通过对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准确定位用户用电安全与低压线路隐患,有效预防了因过负荷可能引发的火灾和停电事故,为旅游旺季电力可靠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日前在丽江古城核心区正式投运的云南省首座基于“电鸿”智能台区终端智能配电室,以及大理古城棕树园、玉溪村等区域开展新型配电网试点等一系列技术突破、一系列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地方经济的生动范例,都在全力护航云南暑期旅游高峰优质用电。
(文图除署名外由通讯员唐浩然、李琛、杨铮宇、杨晓华、李冰莹、张强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