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路修好了,再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村子里有了路灯,晚上散步、跳广场舞也能安心了。”提及村子近段时间的变化,罗平县老厂乡摩龙村村民们赞不绝口。
走进摩龙村,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曾经坑洼不平的土路已全部完成硬化,道路两侧绿化带草木葳蕤;残垣断壁全部被清除,乱堆乱放的杂物被统一规划的垃圾分类点取代;村内沟渠经过清淤疏浚重现水流潺潺的美景,闲置地块摇身变成“小游园”和“微广场”。
这场从“脏乱差”到“净美优”的蝶变,正是罗平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推动成果转化所结出的硕果。
此前,针对摩龙村环境治理难题,罗平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乡村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通过面对面协商,会议精准梳理出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12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并形成具体任务清单,有效推动了资金筹措和项目落地等关键环节的突破。
据罗平县政协老厂乡活动组召集人田江红介绍,为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摩龙村积极争取专项资金233万元,配置可卸式垃圾箱13组、分类式垃圾箱42组;组建起19人的专职保洁队伍,实行“网格化”责任包干,全面完成了废弃圈舍、粪堆垃圾等“十清零”目标;累计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绿美村庄建设达1000余人次。此外,以开展“美丽庭院巾帼行”活动为抓手,该村评选出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健康家庭等各类典型20余户,形成“评选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示范效应。同时,老厂乡投入54万元购置垃圾压缩车1辆、分类收集箱198组,有力提升了垃圾收集与处置能力。
“院坝协商不仅是政协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罗平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政协将持续深化民主协商实践,重点从议题精准化、协商规范化、落实制度化、带动示范化四个维度发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