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协商在基层 > 

让“问题清单”变“成效清单”

——开远市政协通过院坝协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作者:记者 王碧炜 通讯员 陈娅媛 张慧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0:34:21

“希望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管”“禁止商场和超市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今年6月,开远市政协在开远市轻工业产业园区召开以“破解‘小康村’里烦心事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为破解城郊“小康村”未成年人成长难题出谋划策。

深调研:直击未成年人成长痛点

城郊接合部的村庄治理,缘何能牵动市委主要领导的心?

因地处城郊接合部,周边商贸活动活跃却也乱象丛生。家长忙于生计导致隔代监护普遍,未成年人厌学情绪重,抽烟等不良行为频发,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盗窃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了困扰群众的烦心事,也成为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对此,开远市委领导高度重视,点题由市政协通过院坝协商方式推动解决。

为让协商“靶向精准”,自4月起,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到市公安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查阅资料,深入社区、学校走访学生家长、老师及学生代表,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最终梳理出以下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开远市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中,49.39%户籍地不在本地,多处于“放养”状态,成为“情感孤儿”;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观念下,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部分学生因厌学而出现频繁逃课甚至“罢课”现象;部分KTV、酒吧等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加之网络中的不良内容等为不良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温床”;心理健康教师不足、法治教育形式单一、部门信息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治理困境。

聚共识:定制破题良方

“不能光盯着成绩看,得给孩子找对兴趣点。”经过商议,大家决定以开远市第九中学为“试验田”,推出“兴趣盲盒”教育——在保障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设篮球、美术、编程、游戏开发及设计等特色班,让孩子在擅长领域找回自信。对于厌学的学生,推动产业学院与驻地企业合作,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适龄优秀学员可直接就业。

“‘留守儿童’‘抑郁症证明’这些标签会伤了孩子。”家长代表的话引发与会人员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应审慎使用此类伤害性标签,为未成年人营造平等尊重的环境;对在志愿活动、企业劳动体验中表现突出的孩子,奖励外出研学机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树立自信。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薄弱问题,达成共识:按学校规模科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咨询室沙盘、情绪宣泄设备等硬件运用,建立心理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门量身定制法治教育方案,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沉浸式活动,让法治意识入脑入心。

此外,“家校社联动机制”“部门联合监管”也被提上日程:学校定期以直播形式向家长、相关部门反馈重点学生情况,家长同步反馈孩子居家状态,多方合力制订帮扶计划;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定期会商,加大对违规场所的查处力度。

抓落实:力促成果生根

“协商不是终点,落实才是关键。”会后,市政协迅速整理意见和建议并交办相关部门,通过调研视察、民主监督、电话回访等方式跟踪推进,各项建议逐一落地。

在兴趣培养方面,市教育体育局指导开远市第九中学制定《学生兴趣培养与特长发展工作方案(试行)》,于9月1日正式实施体育、舞蹈、编程等特色兴趣班。在心理健康领域,全面规范抑郁症等心理诊断证明开具行为,强化心理教师培训与心理咨询室建设。在儿童看护中,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爱心托管班”“红领巾研学”等暑期活动,实施“宝贝计划”,破解留守儿童看护难题。在就业帮扶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精准对接务工人员家庭需求,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举办招聘会17场次,让1359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零工驿站”,方便家长就近就业陪伴孩子成长。

为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为期2个月的联合执法,累计检查台球室、KTV等场所8次,排查安全隐患21处,对14家违规向未成年人售烟的经营户予以警告整改。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