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协商在基层 > 

商出新机制 增强“自治力”

——富宁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助推乡村治理

作者:本报记者 魏溦 通讯员 陆乾斌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6:01:06

近日,富宁县政协在该县者桑乡芭合村召开以“‘企管理念’嵌入乡村治理的‘芭合模式’”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共商用企业管理思维解开乡村治理难题的策略。

会前,县政协在调研中了解到,芭合村的治理痛点,藏在村民们的句句心声里。“水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可湿地快被垦光了。”“咱们村的饮水管经常漏水,有时候连做饭的水都没有。”“邻里为了几分地吵成仇人,亲戚都不来往了。”……

从濒危植物保护到饮水工程建设,从环境卫生维护到矛盾纠纷调解,一个个具体问题摆上台面。芭合村党支部书记在会上坦言:“不是不想管,是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法子。”有乡贤代表建议:“得像管企业那样,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才能长效。”

协商现场,县政协领导及部分县政协委员、县直相关部门和者桑乡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碰撞思想火花,将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转化为乡村治理实策。

经过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科学保护濒危水松,守护“植物活化石”。占用水松生长区域沼泽地的3户农户立即退耕,恢复湿地生态;以户为单位实行水松保护区“周巡查”制度,每周巡查1次。

拓展村务新空间,共建美丽家园。采取“乡政府补助一点、村民小组自筹一点、村民投工投劳一点”的方式新建饮水工程;落实“有偿用水”机制,村民每户每年集资缴纳管网运行维护费,聘请专职管护员定期排查维护。

织密美邻微网格,凝聚治理合力。推行环境卫生“网格+罚款”模式,增设垃圾收集清运管理设施;落实乱扔垃圾惩罚制度,划分“卫生责任网格”,责任具体到户。

打造亲邻朋友圈,激发自治活力。建立公共资产台账式管理制度,推行义务工积分制。

奏响睦邻和谐曲,营造向善氛围。成立“党员+群众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建立双向调解机制,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村民在土地开垦、使用等有可能侵害他人权属的事项中,要通过事前沟通、协商争端,争取达成协议;对于暂时不能确定土地权属的,暂时收归集体,任何一方不能擅自开发。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