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富源县政协在该县黄泥河镇新寨村召开以“聚力万寿菊 拓宽生财路”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
会前,县政协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黄泥河镇把万寿菊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持续推进,2025年种植面积达200公顷,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万寿菊产业正带动村民摆脱传统种植模式,是群众增收的致富产业。然而,鲜花价格波动剧烈、种植技术不均、自然灾害风险难抗、合作社凝聚力不足等问题如同一道道沟坎,阻碍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指导能不能再‘贴身’一点?叶子突然黄了,等专家来到可能就被耽误了!”“保底价保了市场风险,但一场冰雹可能就让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农业保险啥时候能落地?”“农药25元一壶,能不能再便宜一点?”……会上,农户们的发言开门见山,句句都是实在话、心里话。
面对群众诉求,相关部门的回应同样真诚务实。黄泥河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承诺,将建立农技快速响应机制,指定专人建立微信群,做到“线上即时响应、线下必要到场”;开展“点单式”培训,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提前征集培训需求,按需授课;积极对接保险机构,明确保险条款、保费补贴政策及理赔流程,为产业发展系上“保险带”;支持合作社统购农资,降低成本。
同时,企业代表承诺,将严格执行保底价收购,拓展就地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推动技术服务精准化,以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农技响应机制,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巩固订单产销模式,严格执行保底价收购,完善质量管控体系,保障农户收益;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加快农业保险投保,明确理赔流程,强化村委会协调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