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协商在基层 > 

“沉睡”校舍变身“共富车间”

——屏边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助力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作者:通讯员 白国兰 本报记者  王碧炜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9月23日 15:12:30

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中,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成为激发村级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解放村因教育布局调整遗留的闲置校舍,曾是棘手的“资源包袱”与安全隐患,如今却在县政协开展的院坝协商中焕发新生,走出了一条“资源活化+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闲置校舍成“包袱”

盘活遇阻盼破局

解放村是屏边县典型的山区村落。2016年,随着村里适龄儿童数量减少,教育资源迎来优化整合,解放小学并入乡中心小学,留下总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的校舍建筑群。

无人管护的校舍很快陷入窘境。风雨侵蚀下,墙体剥落、屋顶漏水、门窗破损等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建筑结构甚至出现安全隐患;周边村民和原学校工作人员逐渐“鸠占鹊巢”,或居住、或堆放杂物、或饲养家禽,不仅加速了校舍损坏,更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与卫生防疫风险,村民对此颇有怨言。

2024年,解放村党总支计划以“合作社经营”模式盘活校舍资源发展酒产业,消化本地丰富的砂仁、草果等农产品,壮大村集体经济。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多重壁垒:校舍产权移交手续未完成,合法经营无从谈起;“历史遗留”住户不愿搬离,资产清理陷入僵局;产业规划仅停留在“酿酒”的初步构想,既无营业执照和技术支撑,也无运营方案;部分村民担心“投入打水漂”,参与热情不高。一系列问题让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调研打底聚民智

多方议事达共识

转折发生在今年3月,屏边县政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将“解放村闲置校舍盘活”列为院坝协商议题,并牵头联动多部门启动协商工作。

为确保协商不走过场,县政协组建由政协委员、乡干部、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开展了为期数日的全方位摸排。查档案时,对接县教育体育局理清学校撤并历史与资产清单,明确校舍为集体建设用地但产权移交未完成;访群众时,入户120余户,梳理出清理占用者、明确产权、发展特色产业、保障收益四类核心诉求;看现场时,逐一核查校舍损坏情况,统计可利用空间并测算修缮资金;听意见时,与村“两委”干部、合作社成员深度座谈,指出无手续、缺技术、少规划的产业痛点。

3月25日,县政协在解放小学旧校址召开主题为“闲置校舍活起来 群众生活火起来”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占用住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等围坐一堂,长凳排开的轻松氛围让大家打开了话匣子。

“闲置校舍需优先用于村集体公益或产业发展,这是政策明确的。”县教育体育局代表首先亮明政策底线。占用住户代表随即敞开心扉:“住了几年,搬走没地方去,希望能给点时间找住处。”村民代表聚焦产业发展实际说:“我们村砂仁、草果多,酿酒能消化农产品,还能卖钱,但得有正规手续,不然没人敢买。”政协委员紧接着补充道:“除了酿酒,还可利用部分校舍建土特产初加工厂,丰富业态才能抗风险。”

经过充分讨论,各方诉求不断磨合,最终达成一系列共识:县教育体育局1个月内完成资产明细梳理与产权移交;村“两委”以“协商劝导+协助找房”方式,15日内劝离占用住户;合作社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同步申请“解放村特色酒”品牌,并由县市场监管局全程指导;校舍分区域规划,600平方米用于酿酒及农产品初加工,200平方米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剩余空间改造成村文化活动室;建立“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优先收购本村农产品,带动群众增收。

督办落地见实效

资源焕活惠民生

会后,县政协成立由政协委员、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全程盯办落实。政协委员累计4次现场督办,先后协调解决修缮资金短缺、设备采购渠道不畅等问题,确保共识落地不打折扣。

短短数月,闲置校舍实现了从“隐患点”到“增收点”的变化,曾经“脏、乱、差”的旧校舍焕然一新——

酿酒作坊里,发酵罐、蒸馏设备、储存罐整齐排列,特色酒年产量可达1万千克;初加工厂内,烘干、筛选设备高效运转,解决了村民“农产品晾晒难、损耗高”的问题;文化活动室内,图书、棋牌桌一应俱全,成为村民休闲议事的新去处。

村集体经济更是从“零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合作社采用“加工+销售”模式,特色酒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商超”双线销售渠道发力,首批500千克酒1个月内售罄,营收达1万元。

最直观的变化藏在村民的笑容里。项目实施后,村民收获了“三重收益”:合作社吸纳2名村民实现长期务工,月工资2500元,并以临时用工带动50余人次就业;农产品经初加工和统一销售后,砂仁、草果亩均收益显著提升;文化活动室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技能培训,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孩子们提供假期辅导。

“以前校舍又破又乱,现在能酿酒、能加工农产品,还能打工赚钱,院坝协商真是帮我们办了实事!”村民李大哥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调研摸底到搭建平台,从分类施策到跟踪落实,这场院坝协商让治理过程“接地气、聚人气、有底气”,成为屏边县闲置资源盘活的“样板”。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该案例为模板,把院坝协商延伸到农村“两污”治理、传统产业升级、民生服务提升等更多领域,让院坝协商真正成为汇聚民智、破解难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