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协商在基层 > 

把“纸上共识”变成“地上项目”

——腾冲市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助力破解招商聚产“卡脖子”难题

作者:通讯员 张作晨 周明筱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9月23日 16:30:51

近日,腾冲市马站乡打云村的一处院坝里热闹非凡,一场以“‘以商招商 以产聚产’铺就乡村共兴共美新路径”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在此召开。腾冲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主持会议,市直相关单位和马站乡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部分市政协委员、打云村“两委”班子成员、民宿商户代表、餐饮商户代表、群众代表等围坐一圈,用“家常话”议“发展事”,以“调研+协商”双向发力,为打云村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凝聚共识、找准方向。

会议伊始,腾冲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以“案例+法条”的形式,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中可能涉及的土地流转、合同纠纷、安全生产等法律问题,为与会人员上了一堂实用性强的法治课。

“‘云木栖’建起来了,配套的餐饮、文创项目跟不上,游客留不住咋办?”

“家里的老房子想盘活搞民宿,但不知道怎么对接企业,也怕收益没保障。”

“花卉种出来,能不能引进企业进行深加工,卖个好价钱?”

协商现场,在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完前期调研的情况后,各方代表直奔问题、畅所欲言。商户代表道出经营困境,村民代表诉说参与发展的期盼,市政协委员结合调研实际提出发展思路,市、乡、村干部直面基础设施短板的破解难点。大家一致认为,“以商招商、以产聚产”是打云村从“传统乡村”向“美食花卉第一村”转型的关键抓手。经过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四维联动”招商聚产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支部主导、党员带动、群众主体”的思路,深化“党支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由乡、村两级党组织搭建招商平台、梳理资源清单,依托行业协会制定标准,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要素协调等服务;健全“企业盈利+集体增收+村民分红”利益联结机制,明确收益分配比例,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夯实硬件基础,打造“多元投入”产业承载体系。围绕“以建促招、以招带建”目标,规划产业集群布局;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投入机制,通过引入文旅企业、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资金联营等方式,推进道路硬化、游客中心、电商物流点等项目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营造“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营商环境。

盘活闲置资源,释放“链式招商”项目集聚效应。成立村级资源整合工作专班,建立“资源台账”与“招商目录”;采用“党支部+创业能人+外地企业”模式,重点引入温泉民宿、文创工坊、特色餐饮项目等,围绕“云木栖”打造“住宿+体验+消费”产业链;推行“保底租金+经营分成+就业优先”机制,吸引返乡创业和外来投资。

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以产聚产”增值赋能空间。以花卉种植、特色餐饮为基础,引进农产品深加工、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旅居+农业品牌”“旅居+文化IP”“旅居+康养服务”融合发展;依托电商搭建“线上平台+线下体验店”,销售特色产品;整合打鹰山步道、研学基地资源,开发“一日游”“多日游”产品,实现产业链互补。

“协商成果好不好,关键看落实。”市政协领导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跟踪协商成果转化,推动市直相关部门和乡、村两级把“纸上共识”变成“地上项目”。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