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协商在基层 > 

树立文明新风 建设和美乡村

——宁蒗县政协通过院坝协商助推乡村移风易俗

作者:通讯员 朱秀红 李学珍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9月25日 09:42:26

近日,宁蒗彝族自治县政协在该县跑马坪乡跑马坪村召开以“传承彝俗启新程 优化村规树新风”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

会前,县政协在调研中发现,跑马坪乡跑马坪村作为彝族聚居区,孕育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这些文化习俗是当地彝族群众精神纽带与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出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彩礼金额不断攀升、宴请名目过多、人情往来礼金过高等现象。部分群众为了顾“面子”,不惜贷款娶亲、借钱随礼,最终深陷“人情债”困境,引发家庭矛盾与邻里纠纷,破坏乡村和谐稳定的氛围。同时,现行村规民约因内容空泛、约束力不强、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对出现的不良风气形成有效约束,未能充分发挥基层治理“软章程”的作用。

会上,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前期调研情况,并提出“限彩礼、减宴请、控礼金、强监督”等初步建议。随后,其他与会人员踊跃发言,一致呼吁“人情债”要减负、“无名宴”需刹车。

经过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管控彩礼金额。明确彩礼上限为10万元,同时禁止订婚环节中送花、送蛋糕、到KTV消费等项目,倡导简约务实的订婚仪式。

规范人情礼金。划定红白事随礼“红线”,直系亲属随礼金额不超过500元,邻里及旁系亲属不超过300元,大力弘扬邻里互助传统,鼓励以投工投劳、帮忙办事等方式代替现金随礼。

限定宴请范围。除婚丧嫁娶两类事宜外,满月、升学、乔迁等事宜一律不宴请,确有庆祝需求的,仅限直系亲属小范围聚餐,不得邀请非亲属人员参与。

优化婚丧习俗。婚事倡导融入彝族传统对歌、对诗等文化元素,彰显民族特色;丧事期间,严格限制宰杀牲畜数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环保音响设备模拟烟花、鞭炮声,兼顾仪式感与生态保护。

建立约束机制。将上述彩礼、礼金、宴请等标准明确纳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同时建立奖惩挂钩机制,把遵守村规民约情况与惠农政策享受、集体福利分配相关联,对违规者予以全村通报批评,强化制度约束力。

完善监督体系。在村红白理事会下增设人情消费监督岗,村干部、乡贤、村民代表协同巡查,发现超标准随礼或操办的,立即劝导制止。

下一步,县政协将联合跑马坪乡党委、乡政府,以此次协商共识为依据,督促跑马坪村加快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与群众签订遵守承诺书。同时,通过开展“零随礼”示范户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依托火把节、彝族年等节庆开展新文化活动和典型表彰,持续宣传新村规民约,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和谐的持久动能。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