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昆明的设施农业行业,昆明三兴温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兴公司”)副总经理崔清峰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园艺师,精心培育着自己的商业之花,在广阔的商业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1997年,刚大学毕业的崔清峰随亲戚从北方到南方来寻找工作,正值三兴公司成立。“那时,云南仅有的几座温室主要是从法国或西班牙进口,三兴公司通过不断学习、考察、研发,建成了云南第一座大型连体温室,并沿用至今。”崔清峰说,几十年来,她与三兴公司也从最初的合作关系变成了股东,并见证了云南农业从最简单的插地棚到现在的全自控智能温室,从作物“种得活”到“种得好”、从品质好到产量高的巨大转变,记录下了云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段历程,并参与引领云南设施农业一步步迈向新的台阶。
多年来,三兴公司以打造设施农业驰名品牌为目标,秉持“兴家、兴农、兴国”的愿景,致力于高科技智能温室的研发与建设,为更好地推动智慧新农业生产服务不懈努力。
“小时候,我偶然间踏入一片园艺场,五彩斑斓的花卉、形态各异的绿植,瞬间就吸引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对园艺的兴趣渐浓。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凭借着对园艺的满腔热忱,我不断钻研相关专业知识,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向行业前辈虚心求教,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崔清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崔清峰在行业内不断深耕,逐渐从最初那个对着花草图谱反复琢磨的新手,变成了能与每一株植物“对话”的行家。
春天,崔清峰只需指尖轻触花苞,便知几日后天竺葵会攒出满枝的粉紫;盛夏的午后,听着蝉鸣俯身观察叶片的卷曲程度,就清楚哪片花圃该挪到树荫下;深秋时节,看一眼落叶的色泽,便能精准判断来年郁金香种球该埋多深的土。那些曾让她手忙脚乱的病虫害,如今成了她眼里的“小信号”——叶片上若隐若现的蚜虫踪迹,反倒成了她提醒邻里“该给月季喷点草木灰水”的由头。
云南大风天气频繁,经常会对温室造成严重伤害。在通风环节处理上,崔清峰带领团队反复研究试验,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从温室建设高度到通风口设置,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这些设计成了公司在温室建设中的技术亮点。
在与国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崔清峰一直关注本土花卉生产者的需求。“云南花卉生产以农户为主,经济能力有限,简易温室仍是主流。”崔清峰深知农户的痛点,带领团队研发出圆拱形温室,这种温室每平方米只需50元的成本,且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改造,这些贴心的设计,让农户赞不绝口。
除了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崔清峰还积极投身行业交流活动。她经常参加各类花卉展会、研讨会等。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举行会员代表大会上,她与同行们分享经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为推动云南园艺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山区的孩子捐款捐物,为社区的孤寡老人送去爱心。
多年来,在崔清峰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三兴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并连续10年获得“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
新苗正破土,繁花已满园。如今,在崔清峰亲手浇灌的这片“事业花圃”里,她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温室浪漫”,她的故事就像藤蔓总向着阳光生长,也永远带着泥土的芬芳继续抽枝展叶,结出更加饱满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