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向“新”而行 推动锡冶炼高质量发展

——云锡锡业分公司推进生产力实现新提升

作者:通讯员 杨鑫媛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4年11月11日 11:14:44


今年以来,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业分公司(以下简称“锡业分公司”)坚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质赋能。锡精炼在一份份重点任务中以智能节能提产能,天然气累计单耗同比下降11%,单位作业成本同比下降11.34%,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6.01%,推动生产力实现“新”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智能制造:打破传统桎梏

“铜棒一次出槽456根,洗的时候要全部铺开,用除锈剂和柠檬酸清洗1824个面。”原来的电解铜棒清洗现场,曹睿师傅形容为“过程繁杂,劳动强度较大,作业环境恶劣”。装载智能铜棒清洗机后,实现铜棒精准抓取、机械清洗、自动风干、智能码收,作业现场更清洁、工作效率更精进、员工操作更轻松。而在5G智能仓储系统,已实现生产线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仓储效率提升80%,盘库效率有效提升30%,盘库精准率提升15%。精炼车间还在关键工序节点安装传感设备,可实时监测重点生产指数,并利用大数据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可控性。

锡精炼在数智化进程中以智能器械的生产应用为“点”,以前沿的自动控制技术为“线”,以建立完善生产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为“面”,构建了“点、线、面”一体化的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生产体系,降低人工成本超1465.13万元/年,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提升到85%。

绿色发展:助力循环经济

车间副主任丁剑介绍,“锡精炼工艺装备清洁节能加热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组针对设备缺陷,更换材质、加厚锅体、修改加热方式,优化后综合电耗下降25.5%,单机产能提升10%,一年可节约成本20万元。

为提高海绵铟的品质、产量和萃取效率,“高效置换海绵铟的工艺技术研究”项目团队将置换末期产出的海绵铟作为周转铟使用,增加除锡槽中周转铟的量,并适当延长铟团置锡周期。海绵铟品质显著提升,萃取效率提高了4%。

“焊锡阳极泥短流程高值化回收利用研究”课题组则以焊锡电解出的阳极泥为原料,分离回收其中含量较高的贵金属,该方案可为公司增创产值超1000万元/年。

作为锡业分公司树立全球锡冶炼绿色低碳节能高效新标杆的一分子,锡精炼通过设备节能改造、生产流程优化、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分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技术改造:勇攀创效高地

针对传统粗锡精炼技术脱杂难、流程长、直收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锡业分公司自主开发并应用了“离心凝析—定向氧化—连续结晶—真空挥发”的复杂粗锡精炼技术,有效解决高杂粗锡提纯的“卡脖子”难题,达成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到装备研制、工业化试验、产业化应用及推广的重要突破,杂质综合脱除率大于99%,锡直收率提高6.5%,渣率下降38.95%。锡业分公司还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依托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申报国家、省部级创新项目,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平台,加速真空冶金工程技术成果的转化、转移与示范。

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与高校不间断开展研讨交流,优化“一室一站一团队”资源配置,持续提升车间技改和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征集到合理化建议20条,产生经济效益约1300万元。锡精炼不断夯实产业革新根基,勇于攀登有色金属冶金领域技术创新高地,为云锡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今后,精炼车间将通过智能化、绿色化、科技化同向发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锡冶炼高效能、高质量、高科技协同贡献更大力量。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