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2024年工作亮点综述

作者:钟 颖 通讯员 储玉蓉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1月18日 20:45:23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工行云南分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扣工行云南分行“12335”工作思路,着力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年来,工行云南分行把工作重心融入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大局,聚焦“三大经济”,不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彰显担当作为。制定投融资业务发展三年规划,确保投融资业务发展增速与云南经济发展相匹配、投向更加精准、结构更加均衡。2024年,累计审查审批各类投融资业务过万亿元,投放全口径融资近3000亿元,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528亿元,增量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余额站稳5000亿元大关。此外,还筹组行外银团贷款690亿元,保持市场领先。

畅通“绿色通道” 做好“五篇文章”

2024年,工行云南分行逐级成立“五篇文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开展交流研讨,优化部门职能,畅通审批“绿色通道”,优先满足“五篇文章”相关领域投融资需求。

在科技金融领域,工行云南分行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净增6.19亿元,有贷户覆盖率高于工商银行平均水平6.83个百分点。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在绿色金融方面,工行云南分行加大了对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的投放力度,成功办理了云南省首笔ESG挂钩贷款。截至目前,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1000亿元,较年初净增171亿元。这不仅体现了工行云南分行对绿色发展的坚定承诺,也为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普惠金融领域,工行云南分行全力服务小微企业,普惠贷款客户较年初增长87%,贷款余额净增107亿元,增幅和增量均位居同业前列。同时,该行还深化了与“融信服”平台的合作,推动了“数字普惠”重点突破,实现了多个创新产品的落地和推广。其中,“云惠贷”产品在“融信服”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后,到年末已累计受理申请超1万户,投放1352户、近4亿元,打造了省内首家、系统内首家数据互联样板。

在养老金融方面,工行云南分行年金受托、账管、托管规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突破60万户,缴存金额突破1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工行云南分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助力养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数字金融领域,工行云南分行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该行研发立项193个,实现了多个分行特色场景的落地和推广。同时,该行还以微信和手机银行双渠道推进开放银行生态场景布局,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助力“种植e贷”发放顺利落地,打开了数字化信贷管理的新篇章。

优化信贷结构 提升投放精度

2024年,工行云南分行聚焦制造业强省战略,制造业贷款实现了净增53亿元,贷款余额和增量均保持位列“四行”首位。针对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195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64亿元。

乡村振兴领域也是工行云南分行金融信贷投放的重点之一。目前,涉农贷款余额已达1535亿元,脱贫地区贷款余额更是超过千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高达54%。这些资金的投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工行云南分行还实施了69个定点帮扶项目,投入705万元捐赠资金,较上年增加102万元。通过全力开展消费帮扶等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聚焦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目标,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86亿元,同比增长17%,国际结算量达31亿美元,外管评价获得A类评级。此外,工行云南分行还成功办理了首笔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积极支持省内企业“走出去”。

统筹协调发展 拓展服务范围

近年来,滇中城市群发展备受关注。工行云南分行“1+7”重点分行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长470亿元,增量在同业中位居第一,且占全行增量的89%。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工行云南分行近两年新设立了18个县域支行,全省县级行政区经营机构由此增加到82个,县域机构覆盖率达64%,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新设立县支行的各项贷款增长57%,这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金融活力。

此外,工行云南分行还按月监测25个重点支行的经营指标,并构建起三级联动、挂钩帮扶的工作机制。在“口岸经济”发展上,工行云南分行参照昆明市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模式设立磨憨支行,创新“三地四行”共管新模式,其存贷规模在半年内就超过亿元,打通了跨区域政务联办模式下的金融窗口。

扩大覆盖范围 加快培育速度

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2024年,工行云南分行在全省银行业中首家创新推出了线上化、数字化、便利化的专属融资产品——“云旅民宿贷”。该融资产品针对云南省内5A、4A级景区周边民宿和精品酒店经营主体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最高授信额度可达1000万元,期限最长3年,能够满足企业对流动资金和装修升级改造资金的需求,而利率最低执行LPR基准利率,支持线上提款、随借随还模式,该产品的推出,为云南省内民宿行业和精品酒店经营主体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有助于推动这些企业的茁壮成长和持续发展。

这是工行云南分行服务云南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工行云南分行聚焦我省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同步推进云南分行拓户提质三年行动,积极支持全省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发展。全年举办了两场政银企高端金融论坛,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24年个人客户总量已突破1600万户,连续四年其增量在同业中保持第一。新开的对公结算账户近5万户,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代理国库支付850万笔、2000亿元,为全省推进财政一体化建设贡献积极力量。凭借供应链融资带动了上下游供应商1102户开户。目前,工行云南分行商户总量超过27万户,稳稳占据同业第一的位置;个人有贷户、信用卡客户保持较快增速,有效激活消费潜能。工银“兴农通”App新增县乡客户53万户,“云校云”存量个人用户突破100万户,有效拓展了工行云南分行的服务范围。

用情纾困解难 彰显服务温度

2024年1月下旬,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严重山体滑坡,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灾害发生后,工商银行昭通分行及时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金融服务流程,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化金融服务、筹资捐物等方式募集善款6.94万元,联系物资供应商,紧急采购棉衣150件、毛毯150床,通过镇雄县红十字会向灾区进行捐赠。同时,还为1名受灾群众、2户普惠贷款客户申请了延期还款和续贷业务,以“有力度、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在助企纾困方面,工行云南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减费让利要求,持续加大让利实体经济力度。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执行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累计为650户企业、个人经营主体办理无还本续贷10亿元。2024年末各项贷款收益率保持同业最低水平,当年新发放各项贷款利率持续下降,累计为客户减少利息支出16.75亿元。

维护稳定大局 加大防范力度

2015年至今,工行云南分行累计投资地方债2665亿元,投资份额市场占比为14%,持续保持同业第一。与此同时,作为系统内首家落地专项债顾问服务的分行,自2018年以来,累计参与全省316个专项债项目评估评审工作,带动新增机构类账户216个,落地专项债资金承接和国库现金1665亿元,各项代理业务跃居市场领先地位。

为实现业务稳健发展,工行云南分行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重点,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落实“四早”要求,即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有效筑牢了风险防控堤坝。2024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1亿元,确保了资产质量的总体稳定可控。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工行云南分行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累计审批房地产项目28个,州(市)覆盖率达到88%,白名单项目融资落地率达到96%,多个项目为当地“首批首投”,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了信心。同时,工行云南分行积极落实政府化债工作部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内外一体增强合力,积极支持省属、市属国企债务化解工作,实现化债业务全省“三个第一”,即:第一笔化债业务落地,第一笔区县级化债业务,第一笔非系统内非标化债,有力维护了区域金融稳定大局。

“2025年,我们将交出全面过硬的‘政治新答卷’、示范引领的‘发展新答卷’、实干担当的‘作风新答卷’。”工行云南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工行云南分行将持续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与工商银行政策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自身业务优势、资源配置结合起来,深度融入云南区域发展大局,助力全省“十四五”规划和“三年上台阶”圆满收官,推动工行云南分行“红色云岭”党建品牌与“清风云岭”清廉建设协同共进;靠前对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各类政策“组合拳”,突出主责主业、增强资源供给,做大储备“库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照省委书记王宁指出的干部作风“十种表现”,着力纠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轻负担,在大抓落实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交出过硬“答卷”,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