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以“咖”为媒 云南联通赋能怒江咖啡全产业链数智化建设

作者:通 讯 员 杨诺仪 本报记者 刘 霞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1月18日 20:43:56


东方破晓,晨雾渐开,深秋时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的高黎贡山上,一粒粒咖啡果如红玛瑙般挂在枝头,晶莹剔透。山下自高向低,沿急弯冲击而下的怒江水,哺育着傍怒江大峡谷而居的泸水市民。而总部位于昆明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联通”),溯江而上,以信息技术赋能,借金融之势,产业培训之力,助推在高黎贡山生长的云南小粒咖啡像怒江水一般绵延不绝地流向远方,向世界散发云南咖啡的醇香。

2023年2月21日,怒江州人民政府与云南联通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李文辉与云南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一行座谈交流,并共同见证签约。

李文辉表示,怒江虽然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在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移动精品网络、光网建设、云计算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希望云南联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立足长远、精准发力,围绕乡村振兴、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方面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为怒江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张云勇表示,云南联通将积极围绕怒江州“十四五”规划,主动融入怒江智慧化建设,在数字乡村振兴、“绿美怒江”数字化建设、数字产业发展、强边固防、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等重点工作中示范带头、做好表率,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成果,融入滇西一体化、大滇西旅游环线,全面建设“两区一胜地”贡献联通力量,为怒江州经济增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由此,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推行“1+9+3”战略进程中,云南联通积极响应其国家队、排头兵的使命,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在描绘泸水市乡村振兴的画卷里,咖啡产业变革是关键一笔。

泸水市新建村委会精品咖啡产业融合示范区项目是乡村振兴的典范。该项目融合咖啡种植、加工、销售、数字农业、科普、旅游等元素,是多功能现代产业示范样板区。泸水市政府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在该市大练地街道流转666.6公顷土地,联动821户村民,支付超5000万元土地流转费,还返聘农民管理。如今,60公顷示范基地已建成,年带动用工120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

在新建村的13.53公顷核心示范区,云南联通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深度参与项目建设。通过布设小环境气候监测、土壤墒情监测、AI图像分析、病虫害监测等物联网设备,采集咖啡种植基地的各类自然环境数据,与水肥一体化系统联动,实现根据咖啡的不同生长周期和季节气候自动施肥灌溉。通过AI图像分析系统对咖啡生长、病虫害、田间农事管理等实现实时分析和管理,对相关情况及时预警预报。

怒江粒述咖啡有限公司的引入是产业升级和扶贫的关键决策。该公司秉持“数字化”理念,采集全产业链数据实现标准化管理,293.3公顷咖啡产量提升超10%,精品率提升超15%。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转型“公司化”“集约化”,通过建设溯源系统、农事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在线销售平台推动企业数字转型,打造公共品牌提升竞争力。借助联农带农机制,在土地流转、就业、示范、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增加农户收入,数字平台也逐渐形成了长效发展机制。

这个项目是怒江州“十四五”乡村振兴的标志性项目,同时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投资规模大,体现政府和企业的决心;受益群众多,反映出项目影响力和对民生的积极贡献;带动增收直接且显著,备受关注并荣获众多荣誉。

对于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成效显著。土地流转让63户农户受益,已支付60.9万元。农户就业收益可观,本村村民在固定用工中占多数,累计用工13300人次,发放工资约150万元。项目示范促使农户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调整种植结构。“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模式将使村集体今后每年增收20万元至30万元,为乡村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从企业角度,数字农业建设提升咖啡产量和品质,增强竞争力,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人力成本节省30%以上、节水20%,化肥利用率提高50%,增加了企业利润。从政府层面,研究种植模式有助于推广产业模式,产业数字化能调整产业布局。

从前,山里人用茶叶迎接远方来客;而今,山里人用咖啡招待亲朋好友。昔日,种咖啡的山里人只种不喝;如今,喝咖啡已然成为山里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云南联通的助推下,怒江咖啡产业正向着美好未来迈进,这不仅是怒江乡村振兴的见证,更是全国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建设可借鉴的范例之一。这里,正发生着一场美丽的蜕变。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