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向“新”发力“质”跃升

——云锡控股公司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纪实

作者:李 焦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1月20日 20:36:05


锡脉悠扬,生生不息。锡是国家战略性稀缺矿产资源,广泛应用在二代芯片、AI算力等战略必争领域,具有“国之所需、无可替代,民之所用、无处不在”的特点,是典型的“绿色金属”“算力金属”。

云南是中国有色金属的重要产业基地,是国家稀有金属战略资源安全的“西南屏障”。以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云锡”)为龙头的云南锡产业,已经形成集地质勘探、矿山采选、锡冶炼、深加工及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云锡锚定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立足锡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齐众心、汇众力、聚众志,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走出了一条锡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致力打造锡铟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

锡、铟作为稀缺的战略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电子信息、新型能源、交通运输、医疗健康、军工航天等各领域,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云南在拥有丰富锡铟资源的同时,也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锡铟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云锡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之力,推动锡工业发展进步。

围绕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全球锡、铟技术中心,全产业链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打造国家锡铟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及原创技术策源地,成为云南有色金属科技力量主力军,支撑云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功能定位,2024年8月22日,云锡携手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共同建设的云南锡铟实验室在昆明市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表示,云南锡铟实验室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云锡在维护国家产业链安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云南锡铟实验室的成立,是云锡在打造国家锡铟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及原创技术策源地,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锡铟技术中心方面,迈出的坚实步履。

为了让科研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行业,云南锡铟实验室将构建实验、分析、评价、中试、大数据5大功能模块,支撑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同时,还将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构建1个核心实验室、N个中试基地的“1+N”锡铟研发体系,实现平台体系间的共享、互补。此外,实验室将面向全行业,通过建设行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产业化资源共享等方式,构建起锡铟行业共享平台,打造开放创新生态。未来,云南锡烟实验室将围绕锡铟产业采选、冶炼、新材料研发应用等科学问题,深入开展前沿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等工作,力争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重大平台建设、学术队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为云锡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2024年1月至11月,云锡完成研发投入11亿元,同比增长88%,研发投入强度3.5%,预计全年研发投入11.5亿元,同比增长78%。

除了积极筹建云南锡铟实验室,云锡参与的由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的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成立。据悉,这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获批建设的首个国家创新中心,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升产业控制力具有重要意义。云锡将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单位依托该中心,以大型金属矿产企业集团全产业链应用场景为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技术问题,整合高校、院所和企业等科技资源,开展协同攻关,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创新链条,产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原创技术成果,建立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保障体系,打造国家技术研发创新高地、领域科技资源聚集高地、行业技术创新服务高地和产业先进技术孵化基地。

科研投入硕果累累

唯奋楫者先,唯创新者强。近年来,云锡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与投入取得了累累硕果。

“0.1mm超细焊锡丝、0.20mm以下高精度小直径BGA焊锡球……我们正从锡产业链上游向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的下游迈进,不断突破锡业新材料‘卡脖子’技术,以精深延链打造产业新增长极。”在云锡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艺流水线上,BGA锡球产品在设备中逐渐成形。一个如家用调味瓶大小的玻璃罐中,能装下约500万颗焊锡球。这些晶莹的锡球是中国走上强“芯”之路的重要配套材料,将百年云锡的售价从“以吨计”变为了“以克计”。

作为5G时代需求量一路飙升的封装连接件,超精细焊锡丝和锡球在电脑、手机、新能源汽车等芯片中无处不在。“一块电脑CPU芯片中就要使用1000颗焊锡球。”据介绍,为把“傻大粗”的锡锭变为高精尖的锡材,云锡不断以科技创新驱动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我们攻克了合金、工艺、助焊剂配方等方面的难题,打造了这条全国最高等级的有芯焊锡丝生产线。目前,经过焊料合金配比、铸锭、挤压、细拉、超细拉等10道工序,已经可以生产出0.1mm线径的超细丝,比头发丝还要细。”云锡相关负责人介绍,超细焊锡丝成为云锡焊锡丝精深加工的最小线径,技术位居行业前列。

焊锡球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之前BGA国产化率不到10%,大部分被美国、日本等国垄断,国内没有太多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云锡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将生产经营自主决策权下放到生产一线,成立BGA项目事业部,按照自负盈亏、效率优先、市场导向、综合发展的原则进行独立运营。BGA项目事业部全体职工薪酬绩效与质量、产量全面挂钩,多劳多得,科学合理调配产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管理机制的理顺,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前期市场调研、资料信息收集以及大量试验研究和集体攻关,团队不断推动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实践中迭代升级。目前,云锡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制造BGA焊锡球的国有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BGA焊锡球制造企业。

创新不止,动力澎湃。通过长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云锡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扛牢保障国家锡铟战略金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国之大者”担当,云锡信心满满,步履铿锵。

走进位于蒙自经开区的云锡冶炼分公司,这座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锡冶炼工厂在建设过程中就申请了近百件专利,项目所使用的生产装备90%国产化,其中,云南本土生产设备近40%。“精炼锡全部用的是云南的技术。”云锡相关负责人表示,精炼锡的核心装备真空精炼炉由昆明理工大学研发,另一个核心设备全自动电热机械结晶机由昆明理工大学与云锡联合开发。在云锡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源再生车间,凭借云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之“手”,每年可以从废弃的300万吨矿石中捞出锌、锡、铜、铟等金属和硫磺等产品,折合锌金属达到2万吨,让原本只能丢弃的废石成了一个“大宝库”。

一直以来,云锡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以技术性改造、工艺性优化、数字化赋能为抓手潜心钻研,砥砺创新。突破一批材料基因先进技术,实现半导体化合物用高纯铟、锡基阻燃剂、锡基焊料合金等锡铟新材料制备、生产工艺优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已建成20吨/年高纯铟、200吨/年锡基阻燃剂的应用示范线,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在创新链上实现提质。

云锡卡房分公司党委与中国中车安徽瑞达有限公司党委共同引领推动技术合作开发,完成云锡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m^3浮选机永磁直驱电机升级改造,同等工况下设备综合节电率45%以上;云锡锡业分公司精炼车间党支部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的攻关项目“锡精炼渣源头减量与高值化利用真空冶金关键技术及示范”,有力攻坚“卡脖子”技术,完成粗锡真空蒸馏回收锑砷技术流程设计与优化,建成粗锡真空蒸馏脱除砷、锑的产业化示范线,真空炉处理量由80吨/天提升至140吨/天;云锡创新和数字化中心党支部联合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新能源党支部开展的创新项目“锡—磷高效阻燃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填补云南省在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高附加值功能助剂的空白,在创新链上实现了提质增效。

随着一个个创新成果转化而生,如今,云锡创新动力如万木争荣,葳葳蕤蕤,正喷涌勃发。2024年,云锡全年组织实施科技创效重点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8项,新增授权专利80余件。2024年11月19日,云锡召开科技工作大会;12月10日,云锡举办第一届锡铟科技创新论坛,擘画科技创新领域“十年磨一剑”路线图。实施“锡铟砷全产业链”等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甲基磺酸银国产化替代,推动“科技指标”向“效益指标”转变,锡铟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科研投入强度突破3%,开发锡铋低温焊锡膏等4种新产品,新建或优化升级应用示范线9条,带动新增产值超6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培育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云锡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有限公司锡化工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锡锡业分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入围云南省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培育名单。

创新加速激发澎湃动力。2025年,云锡力争科技创效2亿元以上,研发新产品5个以上,突破重大关键技术3项以上,新增授权专利90件以上,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

厚植创新“绿色”底蕴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在大踏步创新的同时,云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挖绿色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头,统筹安全和发展,认真履行安全环保职责,在完善安全环保管控体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锡十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上投入资金超过53亿元,建设“安全云锡”“美丽云锡”,下属四家主力矿山全部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行列,井下矿山基本达到废石废渣不出坑。近年来,矿山生态面积修复达3.56万亩,复绿复垦成活率超95%。

云锡个旧矿区的3家矿山单位封堵矿山井下采空区和废弃巷道149处,积极推进矿井安全避险“三大系统”建设,推进尾矿库闭库治理;云锡新材料有限公司优化“四区分离”和浓硝酸储罐重大危险源核销等工作,引进锡铅条、焊锡丝自动化生产线替代传统人工作业;云锡物流有限公司完成个旧市大屯镇仁和村化学品仓库安全提升改造等13项安全专项工作;云锡锡都实业有限公司实施坝堵寨泵房10kV供电线路改造和水质在线监测项目建设等。

云锡老厂分公司选矿车间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主体工程完成施工,顺利取得排污许可证并及时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甲介山、三冶等片区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助力大屯海水库入湖沟渠治理;老厂分公司、卡房分公司规范建造原矿堆场,系统解决原料堆存环节的环境污染问题;云锡红河砷业有限责任公司完善原料车间环保基础设施,提升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控效能;云锡各冶炼单位积极探索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措施,云锡铜业分公司污酸脱砷项目建成运行,实现废渣减量30%以上;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完成石膏渣属性鉴别并开展石膏渣运用于尾矿库闭库的技术研究,拓展了石膏渣资源化利用途径。

鲜活的事例验证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划时代变革、生态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增强了云锡的韧性与活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云锡将以“效益提升、价值创造”为主线,向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宏伟目标铿锵迈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中展现云锡新作为、贡献云锡新力量。

乘势而上,凯歌而行。一年来,云锡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蹄疾步稳。展望2025,云锡将紧扣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战决胜“三年强攻关”五大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构建以实体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链条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全维度提升“4+2”整体布局协同支撑效能,全领域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奋进之姿、实干之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两个全球最优”“世界一流”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景。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