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织密应急管理“安全网” 护航云南高质量发展

——省应急管理厅2024年工作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李军蓓 通讯员 云应宣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1月21日 21:54:58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才能有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省应急管理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等议事协调机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检查作用,全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持续推进全省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平稳向好,为实现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营造了安全稳定环境。

坚持高位统筹抓落实 压实压细各级各类主体责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领导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把安全生产列入2024年工作要点。省委督查室开展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专项督查202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在春节、全国两会等重大节日和重点时段,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暗访检查,形成常态长效机制。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开办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全省145名州(市)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县(市、区)党委或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参训,精准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和水平。省安委办在全省范围部署组织观看《安全生产 责任在肩》警示教育片,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所属行业领域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和安全反思,切实增强党政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安全发展意识,推动主体责任落实。

注重统分结合提效能 健全完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省政府整合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地质灾害防治等职责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省应急管理厅,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省应急管理厅出台《云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全省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响应措施、保障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完善;推进省应急指挥部建设,逐步完善分级指挥、专业指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专业化支撑、信息化支撑、智能化支撑,着力打造统一权威高效指挥机构;健全完善应急安全文化传播机制,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深入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等主题宣教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应急安全意识、提升逃生避险技能;配合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发布机制,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领域的作用。

突出本质安全强基础 全面系统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省安委会制定印发《云南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36项具体任务和责任分工,在国务院安委会“八大行动”基础上,增加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提升行动”,全面部署安排三年行动。省安委办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日常调度、信息报送、督导检查、督办交办、晾晒提醒、调查研究6项机制;制定印发《云南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挂图作战重点目标任务清单》,明确69项重点目标任务的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16个州(市)和省级42个行业领域制定出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子方案,28家重点成员单位制定出台“挂图作战”重点目标任务清单。

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专题研究2613次,现场督导检查5484次;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14687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9491次;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21809项;实施行政处罚10325次,责令停产整顿348家。

聚焦主责主业防风险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

省应急管理厅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把防范化解非煤矿山、工贸、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重大安全风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安全生产改革发展难题,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制定印发《云南省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若干措施》,从严格非煤矿山市场准入、强化非煤矿山源头管控、深入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等8个方面,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提出明确措施要求;淘汰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环保条件且无法整改的非煤矿山111座,闭库销号尾矿库10座,56座边坡高度150米以上的生产露天矿山和在用排土场、346座尾矿库都已建成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联网。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在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行业建设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工程和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完成37户企业二级标准化建设现场评审,完成工贸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405家。加强危险化学品源头防控,开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新发证的生产企业安全许可条件“回头看”,清理整治长期停产的生产企业77户;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成40户企业二级标准化建设现场评审;加强化工园区指导服务,3个化工园区达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4年“消地协作”专项督导检查,整治问题隐患4850项(其中重大隐患58项);完成全省18家高危细分领域企业检查工作,共排查问题隐患531项。

2024年1—12月份,全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74起、死亡915人,同比分别减少88起、119人,下降9.1%、11.5%。其中,较大事故17起、死亡64人,同比分别减少3起、11人,下降15%、14.7%;未接报重大及以上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历史性下降到1000人以下。

深化协作联动保平安 持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省应急管理厅攥拳聚力抓实源头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应急响应效能显著提升。以“1262”精细化预报和响应联动机制为主线,构建起直达基层“叫应”、点对点精准调度、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实报反馈等一系列防汛工作机制,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防汛工作机制体系;2024年,启动防汛应急响应240次,累计发布“1262”预报信息61493期,点对点调度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5518次,下沉干部28.58万人次、组织转移群众9.39万人次,成功有效应对14轮强降雨过程,全力组织对台风“摩羯”的防范应对,未发生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情况,牢牢守住“不死人、少伤人”底线。召开9次专题会、调度会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全省38600名各级林长巡林督导,24万余名护林员(草管员)加密巡护,开展多途径、多形式防火宣传和全覆盖包片督导;1100余支、3.5万名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靠前巡护,12架大中型应急救援直升机、98架无人机布防重点区域,各地落实2名至3名村民小组早期火情处置人员、20名至30名村级应急扑火队建设,有力确保打早、打小、打了,高效处置15起森林火灾,取得处置火灾起数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第二好成绩。印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分工方案、贯彻落实防震减灾相关专题会议精神的任务分工方案,开展3轮次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督导检查;制定重特大地震灾害快速反应总体工作方案,以“不下方案、不编脚本,同步准备、随机抽演”的方式组织开展省、州、县、乡四级联动的重特大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演练,全方位检验提升了各级指挥决策、同步响应、一体联动、快速反应的能力。对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的60个县(市、区)开展危险性量化评估,进行红、黄、蓝、白4色分级管理,采取针对性防范应对措施。

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等13起典型案例获应急管理部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深改办通报表扬。我省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经验在中央党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作教学访谈交流。

注重系统谋划抓长远 接续推进我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以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注重源头治本解决问题,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强化综合统筹,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防治体系建设,以及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和成果应用,切实提升全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1262”系列工作机制,组织典型案例再复盘,分析查找问题短板,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加快解决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做细大震巨灾防范应对准备,提升断路、断网、断电、断水等极端条件下应急保障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紧紧围绕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配齐配强市、县、乡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各类装备,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