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2025年全省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学员们来到距大姚县城22千米的大姚县赵家店镇紫丘移民新村。这个辖5个村民小组、共90户316人的村子因移民安置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被誉为移民安置的“楚雄样本”。
走进紫丘移民新村,倚山而建的新居率先映入眼帘——青瓦白墙间,具有彝族、傈僳族民族特色的传统纹饰错落分布,每栋房子门前都有一方整洁小院,院门口的石榴树枝头挂满红果,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桠。道路两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鲜花与绿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
紫丘移民新村的村民,大多是从230千米外金沙江畔的大姚县铁锁乡七棵树村委会搬迁而来的傈僳族、彝族群众。曾经,他们生活在大山深处,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贫困如影随形。2013年底,因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建设,他们迎来了命运的转折,搬迁至紫丘新村集中安置,由此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当地政府从细节处着手:保留原5个村民小组的建制,推选原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管理,以减少大家身处陌生环境的不安;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安居房、完善“一水两污”设施、打造民族特色广场,大幅改善了居住环境;干部与移民结对帮扶、耐心沟通交流以化解隔阂,细致讲解配套土地资源和后期扶持补助金等政策,助力移民们快速适应新环境。
入住后,后期扶持工作持续发力。县搬迁安置部门先后实施1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为村子发展筑牢根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解决了就业难题。如今,村里的小把粉丝厂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这家工厂由紫丘移民新村以租赁方式,引进大姚县金碧小把粉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厂区拥有现代化生产线,厂房宽敞明亮、设备先进。60多名村民在这里务工,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对优质粉丝进行生产、加工、包装,将产品销往各地。
温泉康养产业的兴起,更为紫丘移民新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依托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村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温泉民宿。走进紫丘小院,彝族特色的垛木房错落有致,每栋院落都配有独立的温泉泡池。游客们可以在此泡着温泉,欣赏周边的自然风光,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
产业的发展,为紫丘移民新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2014年以来,村里投入4315.5万元用于产业建设,流转90亩丰产杨梅园、建设村集体生产用房、建成306KW光伏发电站。这些项目移交村民小组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后,年收益超78.6万元,且全部惠及移民。
如今漫步紫丘移民新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民居错落有致,曾经金沙江畔的贫困痕迹已荡然无存,在这片红土地上,踏出了一条安稳富足的新生之路。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颜峰和实习记者李焦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