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武定县狮山镇金沙社区强化搬迁后期扶持工作——

打造移民新居里的“幸福车间”

作者: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05日 16:23:37

7月下旬,亚热带的芒果迎来丰收旺季,位于金沙江畔的武定芒果裹挟着河谷阳光的气息挂满枝头。

走进武定县狮山镇金沙社区启典移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务工车间,芒果的清香从一楼农特产品加工区弥漫开来——十余名工人正忙着将刚采摘的芒果分拣、打包。60多岁的张志跃双手麻利地把芒果装入泡沫托,身旁的纸箱已堆至半人高。“我们搬到金沙社区5年多了,60岁后在外打工不好找活。” 他边打包边说,现在在车间打临工,芒果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对老年人来说很满足。

另一边,老板纳剑萍正在核对订单信息,桌上的发货单显示,当日需发出2000余单。“这两天店铺爆单,我们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纳剑萍说道。

搬到金沙社区后,纳剑萍家中种植了50多亩小芒果,在参加了由政府组织的免费的电商培训后,她便萌生了在抖音平台上卖货的想法。“刚开始遇到不少困难,资金、场地、人员问题都让我犯难。” 她回忆道:“后来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找社区帮忙,希望能解决场地和人手问题。” 在政府和社区的扶持下,从今年6月12日到7月22日,她在抖音平台卖出约100吨芒果,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带动了20多个农户增收。

据了解,金沙社区于2020年4月成立,作为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移民集中安置点,904户3129名移民从老家搬迁至此。“刚搬来时,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就业成了最大的难题。” 金沙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波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建了这个务工车间,一楼做农特产品加工,主要照顾老年人;二楼、三楼做蓝牙耳机喇叭等电子产品,更适合年轻群体。现在每天能给大家提供200 多个岗位,老人能挣钱、宝妈能顾家,日子就稳了。”

如今的车间里,分工早已清晰:一楼的农特产品加工区,有两家企业带来的核桃、辣椒初加工订单,让老年人有了轻体力活可做;二楼三楼的耳机零件生产线,是云南声曼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宝妈们设置的——灵活的工时能兼顾接送孩子,每月还能有25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移民的安稳生活,得益于金沙社区移民安置的扎实后期扶持机制。土地流转让904户移民每年能拿到1300元/亩的租金,鲜切花基地1190亩土地的流转收入达150多万元;通过“党建+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入股的移民每年都能分到红利;收益分配也更公开透明——按照县里的规定,收益中的40%用于帮扶困难群众,30%直接分红、20%投入合作社发展、10%作为管理费。“去年社区人均纯收入19247元,比刚搬迁时高了不少。” 张波说。

金沙社区是武定县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缩影,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成效正在更多的地方显现。据悉,目前武定县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都配置了生产用地,而2023年成立的移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能提供每日60人的农副产品初加工岗位。2024年以来,县里投入8264.11万元实施9个后期扶持项目,从鲜切花冷链基地到温泉度假酒店,从技能培训到车间建设,目前已竣工验收3个、在建6个。同时,正推进金沙社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能带动300多人就业。

正如武定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孙文所说,武定县正围绕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让更多移民在新居里找到安稳生计,让 “稳得住、能致富”从愿景变成越来越多移民触手可及的生活。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颜峰和实习记者李焦采写拍摄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