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州市新闻 >  昆明 > 

用科技护航“高原明珠”

——昆明市政协对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工作开展民主监督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巩雅菲 许绍忠 马静 起嘉妍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18日 15:19:09


滇池作为昆明的一张生态名片,其生态环境状况一直备受关注。而蓝藻水华的防控处置不仅关系到滇池的水质和生态平衡,更与昆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

昆明市政协把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民主监督列入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在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工作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持续推动,让滇池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名片也更加闪亮。

深入一线调研

4月的昆明,阳光洒在滇池湖面上,波光粼粼。昆明市政协副主席杨蔚玲率民主监督组先后赴昆明市官渡区罗家营蓝藻打捞处理平台、宝丰湿地,昆明市西山区龙门藻水分离站等地,开启了对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情况的民主监督。

在官渡区罗家营蓝藻打捞处理平台,民主监督组成员向现场工作人员询问设备的运行效率、每日打捞量等关键问题,并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

在宝丰湿地公园,这里虽水草丰茂,景色优美,但蓝藻水华泛滥依然是“顽疾”。民主监督组沿着湿地的栈道前行,查看近岸水域的蓝藻情况,了解湿地在蓝藻防控中所发挥的生态作用。

在西山区龙门藻水分离站,民主监督组详细了解了藻水分离处理流程。

站在草海大坝上,放眼望去,滇池的景色尽收眼底,但湖面上星星点点的蓝藻却“刺痛”着民主监督组每一位成员。民主监督组成员与现场负责蓝藻防控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近岸蓝藻水华应急防控工作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的蓝藻水华问题。

近年来,昆明市加强统筹指挥、强化组织调度、集中力量攻坚,综合采取科学补水、削减入湖污染、提升蓝藻打捞处置能力等措施,全力做好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工作。通过多方努力,滇池常态化蓝藻打捞处理能力从2023年6月的7.4万立方米/日提升至83万立方米/日。

共商防控良策

实地调研后,民主监督组随即召开了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民主监督座谈会。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民主监督组成员共同探讨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工作。

近年来,昆明市加大了对蓝藻的打捞力度,购置了先进的打捞设备,建立了多个蓝藻打捞处理平台,蓝藻打捞量逐年增加。同时,还加强了对滇池水质的监测,实时掌握蓝藻水华的动态。

然而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需高度重视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受气候变化、滇池生态系统脆弱等因素影响,蓝藻水华问题仍然是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中的一块 “硬骨头”。

针对这些问题,民主监督组成员围绕开展滇池流域系统性生态修复,提高湖滨带的生态功能;推进部门协同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落实,抵御蓝藻水华的侵袭;探索建立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在蓝藻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等方面建言献策。

积极建言献策

书写“高原明珠”生态答卷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此次对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情况进行民主监督是昆明市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助力滇池保护治理的重要举措。

民主监督组建议,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工程措施为手段,以管理措施为保障,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的,把蓝藻水华防控处置与滇池保护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开展滇池保护治理。一方面,压实市级职能部门、滇池周边县(市、区)及入滇河道河长责任,做好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查缺补漏、滇池沿岸村庄“两污”治理等工作。另一方面,持续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生态系统,通过实施外海局部区域应急清淤、适当区域实施滇池湖内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削减污染存量,提升湖体自净能力。

如何用AI赋能滇池治理,用科技为“高原明珠”护航,成为民主监督组成员共同探讨的关键话题。

委员们建议,应探索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整合环保、公安、气象、水务等多部门数据,通过分阶段迭代模型,精准预测蓝藻水华暴发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外脑。强化“空—天—地”一体化藻情监测网络体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水质监测站、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实时精准掌握蓝藻藻情动态及分布,并加强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研判,及时发布水华风险预警。

在提升蓝藻水华防控处置能力方面,委员们建议,应优化市级统筹调度机制,将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纳入滇池蓝藻水华防控体系,整合资源从不同层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鼓励科研创新,积极引入先进除藻技术与工艺,增强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效能。持续加大蓝藻水华处置能力建设投入,做好对现有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优化统筹调度,确保设备稳定高效运行,充分发挥效能。

下一步,昆明市政协将持续关注滇池蓝藻水华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协商理念、专业水准、为民情怀开展好民主监督工作;将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处置工作中的合作,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