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理论 > 

为产妇减痛减负

作者:李芳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19日 10:53:25

云南省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乙类医保支付,如春风拂面,为云岭大地的万千待产妇女带来福祉。这一举措不仅是医疗技术进步的体现,更彰显了社会对女性生育权益的人文关怀。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数据显示,全省分娩镇痛率从2019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4年的36%,5年间33万名产妇受益。医学研究表明,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健康有益。

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意义重大。其一,打破经济壁垒,实现医疗公平。过去,较高的镇痛费用让不少家庭却步;如今,医保覆盖减轻了个人负担,让不同收入水平的产妇都能享受到医疗进步成果。其二,增强生育意愿。在生育率走低背景下,改善分娩体验可缓解年轻女性对生育的恐惧,使“无痛分娩”从奢侈品变为普惠服务。其三,推动产科服务升级。政策实施促使更多医疗机构配备设备、培训专业人员,形成服务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然而,政策落地需要完善配套措施。首先,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消除“镇痛影响胎儿”等认知误区。不少产妇及家属因缺乏科学认知而对分娩镇痛心存顾虑,需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知识。其次,要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和专业人员上短板明显,需加大投入力度。再次,要尊重产妇自主选择权,避免将镇痛技术变成新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产妇能根据自身情况作选择。

从宏观视角看,这项政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我们不再把生育痛苦视为女性宿命,而是可缓解的问题,这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政策传递出社会与育龄女性共担生育成本的温暖信号,这种理念比技术本身更能增强生育信心。

云南省此项政策的创新具有示范意义。全国仍有许多产妇因经济或观念原因忍受分娩剧痛,云南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范例。期待更多地区跟进,让“无痛分娩”成为全国产妇的标准待遇。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效果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优化政策,确保惠民措施落到实处。

生育是生命的延续,新生命诞生本应充满喜悦。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应努力减轻可避免的痛苦。云南省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不仅是医疗政策的调整,更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生动体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产妇都能在舒适、有尊严的环境中迎接新生命。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