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统战新闻频道 >  统战新闻 > 

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聚力促发展

——访中共易门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曹春艳

作者:本报记者 张音笛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19日 10:47:00


近年来,易门县统战工作紧扣中心大局,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线,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格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了统战工作的独特力量。日前,中共易门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曹春艳接受记者采访,就易门县统战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织密 “一张网”

“统战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曹春艳介绍,易门县将统战工作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成效明显。

在制度建设上,易门县打出 “组合拳”,制定党委(党组)书记抓统战工作述职制度、责任清单,将统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县委巡察,率先成立统一战线联谊总会。“通过明责、履责、考责闭环管理,各级党组织抓统战的意识显著增强,‘不愿抓、不会抓’的问题得到根本扭转。”曹春艳说,为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易门县委统战部运用网格理念,制定党外知识分子网格化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党外知识分子网格化服务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战工作网络。

打造 “动力源”

曹春艳介绍,易门县以“四个强化”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创新之路。

在政治引领方面,依托孙兰英烈士纪念馆、易门铜矿工业遗产等基地,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学习等。在服务企业方面,易门县建立“企业点单、统战派单、部门接单、领导小组督单、企业评单”的“五单”服务模式,创新“交地即交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新模式,实行全流程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同步办理。

曹春艳介绍,易门县率先开展“以商招商、以商建园、以园招商”,引进成立易门云粤投资有限公司、果岭(云南)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园中园”3800亩,引进入驻企业67户,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举办绿色建材推介会,签订绿色建材供货协议;因地制宜引导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画好 “同心圆”

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的重点群体,易门县委统战部构建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起了“网长负责县级代表人士、格长负责网格区联谊活动、点长负责单位党外知识分子日常教育管理”的三级责任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 精准化服务”,打通了服务党外知识分子的“最后一公里”。

曹春艳介绍,易门县委统战部还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完善县级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建立联系交友制度,依托联谊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基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服务高质量发展联谊服务活动,结合企业需求面对面、点单式服务解决问题。同时,健全党外知识分子培养使用机制,进一步拓宽党外知识分子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

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方面,易门县打造“政治立会、团结建会、服务兴会”品牌,通过开展联谊交友活动,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联谊交友、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平台。

共筑“石榴梦”

“易门县各族群众‘同饮一泉水’,我们要让‘共筑一个梦’成为生动实践。” 曹春艳说,易门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2021年成功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前正争创全国示范县。

党建引领是根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纵深推进全域创建工作。

产业发展是动力。始终坚持让各族群众共享繁荣发展成果,将“生态+”融入产业发展中,立足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基地为主阵地,不断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文化浸润是特色。挖掘整理本土红色历史资源,建成易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易门县方志馆、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工运史馆、易门烈士陵园等14个红色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制作《为革命献出自己的一切——“南疆丹娘”孙兰英》等多部红色专题片,开展 “红色小课堂”“戏曲进乡村” 等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曹春艳说:“统战工作是‘圆心’引领、‘半径’延展的事业,我们将继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易门县‘一区两城’建设汇聚更强合力。”

从大统战格局的构建到民营经济的激活,从党外力量的凝聚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易门县的统战工作始终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目前,易门县正以担当作为绘就最大同心圆,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续写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篇章。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