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人物风采 > 

精准“把脉”解难题 匠心筑梦护电网

——记朱梦梦的互感器“诊疗”之路

作者:通讯员 夏瑶 程雪婷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21日 15:15:53

人物名片

朱梦梦,男,39岁,中共党员,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物联网与智能量测技术研究所(计量检测中心)经理、朱梦梦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云南电网公司三级领军技术专家。曾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岭工匠”、“云南向上向善好青年”、“南网创客”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七届会员、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云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南网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曾获云南省技术发明特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以及南网、中电联职创一等奖等。

解码:赋予钢铁“生命韵律”

电表上跳动的数字,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用电。在数字抵达电表之前,互感器设备如同电网的“眼睛”,精准地将高电压大电流转换为可测量的信号,是电网安全运行和贸易结算的基石。云南电科院“智能感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云岭工匠朱梦梦就是守护这双“眼睛”的“健康医生”。他年复一年,用精湛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为互感器设备“把脉问诊”,确保每一度电都量得准、算得清。

当互感器有了“心跳”,那些伫立在电站里的互感器从不是冰冷的钢铁。在朱梦梦眼中,冰冷的互感器设备仿佛有了生命。

十年时间,朱梦梦踏遍云南近 80 个县(市)的工程现场,像执着的“设备侦探”,日夜与试验数据较劲。那些晦涩的测量原理、参数模型,早已刻进他的骨子里,任何设备的细微 “不适”、数据的丝毫 “异动”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这份敏锐,在挑战中愈发闪亮。2015年,刚参加工作的朱梦梦站在云南 ±500 千伏永富直流工程现场,仰头望着数十米高空的直流互感器。“要在上面做宽频特性试验,就像在钢丝上绣花!” 朱梦梦说,首道难关便是高空“穿针引线”。20 米长、碗口粗的特殊电缆悬空挂到高压母线上,全程不能借力脚手架。然而,更大的困难是“小马拉大车”—— 试验设备功率不够,回路阻抗却大得惊人,升流如同蚍蜉撼树。

在激烈的讨论中,朱梦梦突然找到了灵感。“或许能给电流开条‘绿色通道’!” 这个“拧麻花”般的设想竟成了破局的“金钥匙”。随后,朱梦梦所在的团队总结出 “挂、算、选、测” 四步工作法,不仅化解了高空作业风险,还让设备效率飙升。

这次突破,开创了互感器现场“体检”的新模式。当年那个“双绞导线”的点子,更成为云南省技术发明特等奖项目的关键。如今,每当朱梦梦触摸互感器,仿佛都能感知到设备鲜活的“心跳”, 那是技术创新赋予钢铁的生命韵律。

突围:从误差“解码”到黑匣子“破防”

2017年,朱梦梦接到了新的任务:啃下互感器误差超差这块硬骨头。

当时,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如同潜伏在电网里的“隐形刺客”,误差像幽灵般藏匿在数据深处,一旦爆发,将直接撬动电费结算的天平。

“这些看不见的误差就是计量公平的‘蛀虫’。”朱梦梦攥着一叠数据报表,目光如炬。随后,他带领团队开启“数据缉凶”之旅,将电气拓扑与多维量测信息融合,像考古般剖析CVT的“生命密码”,构建计量性能状态评估模型,编织异常追踪网络。

“系统报警只是开始,精准‘复诊’才能锁定病灶。”朱梦梦说,这套“高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状态评估技术”实现了从周期检测到智能状态检测的跨越,不仅为企业挽回千万元损失,更在澜湄电力合作中守护了跨境贸易结算公平。

朱梦梦的“战场”远未结束。电子式互感器的“黑匣子”难题同样棘手。对此,朱梦梦提出“整机+回路”的双检方案,“就像做全身体检,心脏和血管都得查!”他与一线人员反复打磨,将复杂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界面。历经数百次试验,“交直流电子式互感器运检仪”成功破解了带电检测、故障定位难题,并完成量产转化,成为电网运维的“利器”,彻底撕开了“黑匣子”的神秘面纱。

传灯:匠心账本里的“1244”密码

“我们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精益求精、确保公平。”初入职场时,师傅的这句话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种在朱梦梦心里。多年后,当他成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领路人,才真正读懂这句话背后的内涵。

“创新不是单打独斗,得有四梁八柱。”在互感器试验这一传统领域,朱梦梦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新密码 ——“1+2+4+4”的“南网创客”培育模式。朱梦梦带领团队以生产现场设备、作业、工器具为对象,把破解难题、提升效率、改进工具当作攀登技术高峰的阶梯。在管理团队过程中,朱梦梦把“1+2+4+4”模式变成青年成长的路线图。他推行结构化交流培训和项目管理,让每个人都成为创新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技术“特色化”、人才“复合化”、成果“实用化”、合作“多元化”是他打磨团队竞争力的金刚钻,而工作室负责人轮换、“传帮带”、常态化交流、成果转化则为创新装上了永动机。

深夜的工作室里,灯光映照着朱梦梦的身影。朱梦梦带领团队埋头钻研,最终研制出国内首个 “二次回路投运前正确性分析仪”。“不拆线就能核查接线相别、极性和完整性,这就是对‘精益求精’最好的传承。” 他抚摸着仪器感慨道。在“1244”密码的驱动下,工作室结出累累硕果:“交直流电子式互感器运检仪”等 4 项产品成功转化,销售额近千万元;4 项国家、行业标准从这里诞生;45 项授权专利、10 余篇论文、1 部专著见证创新足迹;15 项省部级奖励闪耀荣光。

朱梦梦就像电网互感器设备的 “健康医生”,用匠心账本里的 “1244” 密码,让冰冷的设备有了温度,让精准的计量承载起沉甸甸的责任。在他的带领下,匠心的接力棒代代相传,更多的青年循着创新的火种,踏上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道路。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