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州市新闻 >  保山 > 

论坛搭台凝心聚力 产研融合提质增效

——保山市政协五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作者: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25日 10:42:42

编者按:近日,保山市政协召开五届十五次常委会议。会上,5名市政协常委、委员围绕“发挥腾冲科学家论坛优势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主题进行议政性发言。本期按照发言顺序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保山市政协常委、腾冲市政协主席李龙:

筑巢引凤擎旗 砺新聚势致远

腾冲科学家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不仅是展示云南、保山、腾冲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论坛落地腾冲以来,腾冲市以论坛为媒介,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人才集聚初显成效,共入库论坛高端人才392人;项目落地扎实推进,累计签约合作项目20个。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持续完善论坛基础设施。开展全市全域、全季、全时空办会能力与功能配套体系研究,鼓励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产业特色积极参与论坛活动。

突出特色培育论坛品牌。完善论坛活动引进与承办联动机制,吸引更多活动在腾冲落地。借助国际学术会议的平台优势,努力将腾冲打造成为“国际学术会议之都”。

促进论坛成果落地转化。建立健全重要嘉宾长效联络机制,动态更新腾冲产业发展所需的项目、人才和技术清单。开展“论坛+产业+文旅”联合招商专项行动,加强与国内外优势资源的战略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强化人才支撑与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推动更多实质性科研合作项目在腾冲落地。建立动态管理的论坛翻译人才储备库,为深化国际合作提供坚实的语言与沟通支持。

创新深化“双招双引”实效。紧密结合腾冲独特优势资源,面向“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精准宣传腾冲在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创新举措、优惠政策及成功实践。积极搭建项目对接平台,吸引院士、专家团队深度参与腾冲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保山市政协常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殷铖君:

聚智筑平台 兴业促转化

腾冲科学家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作为新兴的论坛平台,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思想碰撞、知识共享和成果互惠。自2022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三年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引进高层次人才615名,招商引资项目780个、协议投资总额1900亿元。

然而,如何将论坛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各单位主动参与热度不足,对成果转化认识不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社会资本参与不足,成果转化依赖政府主导;供需对接密度不够,参会院士多为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领域人士,与保山产业需求匹配度低,且保山主动对接不足;服务保障精准度欠缺,腾冲服务水平有限;论坛时间短、议程密,交流深度不足,后期开展实质性合作比较困难。

对此建议:提高论坛参与热度,加强市级统筹,调动县(区)、产业园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积极性;提高论坛市场化程度,运营完善论坛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中心,培育专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提高供需对接密度,建立常态化信息平台,组织院士专家与企业洽谈,完善跟踪服务机制;提高服务保障精准度,协调推进论坛会议中心和院士村建设,完善“荣誉市民”机制和礼遇高层次人才办法,承办研修访学、行业峰会等活动以吸引人才资源。


保山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竹鹍:

固本浚源疏梗阻 筑巢暖巢活水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提升医院学术科研实力、科技创新活力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近年来,保山市人民医院始终将人才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深化“人才兴院”战略工程,特别是在高层次医疗人才引育上成效显著。同时,借势借力腾冲科学家论坛、“兴保英才计划”等开展招才引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5人,建立专家工作站76个;实施银发人才挽留计划,返聘本院退休专家20人,外聘银龄医师18人;落实人才奖励补助政策,用事业留心、用待遇留人。

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在高层次医疗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仍面临“三重三轻”结构性矛盾:重个人引进轻团队配置,导致引进专家因缺乏支撑团队,科研项目难落地、效能缩水;重引进数量轻后期跟踪,引才无前瞻规划,评价体系短视,人才潜力难持续释放;重政府主导轻市场协同,引才依赖体制内路径,市场活力不足,难聚人才资源。

对此建议: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推行“团队式”生态引进模式,同步引进领军人物及其核心团队,预留名额与经费;探索“柔性共享”机制,绘制精准“人才地图”,三级医院及重点专科医院研判未来5年到10年的人才需求,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探索长周期价值评价体系,引入同行评议、临床成效等内容,突出人才核心价值;拓展市场化聚才网络,与医疗猎头合作,放大腾冲科学家论坛效应,构建常态化对接平台。


保山市政协委员、保山中医专教师张咏梅:

乘论坛东风打造医康养品牌

自腾冲科学家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开展以来,保山康养旅居人数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2024年,腾冲市接待游客总人次接近2000万,同比增长11.73%。论坛作为集形式与内容并重、眼前与长远统筹、学术与市场兼顾的科学盛会,同样为保山医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从论坛的实践来看,温泉医康养产业的跨区域合作模式为跨境医疗支付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2022年至2025年,论坛促成的合作项目从1个增至4个,参与主体从单一企业与高校合作扩展至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多方协同。这种“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为跨境医疗支付体系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可以在推动跨境医疗旅游结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进保山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医疗旅游合作方面进行尝试并进一步谋划发展。通过论坛的牵线搭桥,引入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保山医康养旅居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借助开展论坛的契机,保山可以进一步深化温泉医康养体系的构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温泉医康养品牌。通过论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引入温泉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升温泉医康养的服务质量和疗愈效果。开发“温泉+旅居”的特色旅游产品,构建具有保山特色的温泉医康养标准体系。此外,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康养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可借助论坛平台,积极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开展中医药互认合作。


保山市政协委员、市科协科普部部长杜莉:

打造科普品牌 提升公民素质

腾冲科学家论坛以“长期可持续、高质量有特色、国际范品牌化”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开放交流的新平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论坛,并于2024年拓展为涵盖澜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青年科学家圆桌论坛、工程师论坛三大板块的系列活动。

然而,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机制与资源整合不足,承办联动机制不完善、分工不明确,导致资源分布不均;部门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协调成本;对外交流专项扶持政策不健全,资金拨付不及时,制约了活动质量与项目推进;复合型人才缺乏,既懂科技又擅长国际交流者更为稀缺;开放平台功能不完善,合作渠道有限、层次不高,限制了外向型企业发展和民间外交影响力提升。

对此建议:健全承办联动机制,整合政府、高校等多方资源;完善对外交流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并提升其创新能力;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推进“全域科普”机制建设,打造科普品牌,推动科普阵地发展与科技资源科普化;深入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基础设施强化、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及科学素质国际交流五项工程,搭建宣介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惠及公众。

文图由本报记者张音笛,通讯员皇学秀、李奉波、岳云龙、邱德衡、李彬瑜采写拍摄。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