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千名委员大走访”(以下简称“千名委员大走访”)活动正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化作生动实践。
2024年以来,楚雄州政协坚持制度集成、平台共享、工作贯通,州、县(市)两级政协协同联动,专委会分口调度,委员全员参与,持续深化“千名委员大走访”活动,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共识在一线凝聚、民意在一线收集、治理在一线发力、情怀在一线彰显。
活动中,委员们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加强思想引领,让共识深植群众心中。大姚县政协新街镇委员小组结合传统美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讲,以“背靠背”方式调解,促成杨某强修复邻居家树脂瓦并增设排水设施,修复了邻里关系;双柏县政协大庄镇委员小组面对大庄镇桃园村唐某家黄牛伤人致残的激烈纠纷,联合司法力量反复调解,最终促使达成6万元赔偿协议;牟定县政协联合多部门与建设方交涉,妥善解决了该县共和镇中屯村委会刘凹子村因楚姚高速公路建设导致的耕地复垦难题,让“依法处事、和睦邻里”理念深入群众心中。
“常态化走访群众,在矛盾初显时介入,用温情服务破解症结,才能有效从源头避免矛盾升级。”禄丰市政协委员刘增庆在活动中的深刻感悟,道出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关键。
在“千名委员大走访”活动中,刘增庆了解到卢姓租户因离婚陷入情绪低谷,思想波动极大,存在引发极端行为的潜在风险。他及时与社区、派出所联动,通过定期回访疏导、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有效稳定了卢姓租户的情绪。
这种“前端预防”措施在双柏县苏某婆媳冲突化解中同样奏效。双柏县政协委员苏秀虹联合“绿孔雀巾帼调解服务队”等力量,上门以拉家常、讲亲情的方式,及时平复双方情绪,让矛盾在激化前消融。
然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千头万绪,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需要多方面协同、多渠道发力才能有效破解。
“州政协委员杨兴德在‘千名委员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武定县某企业停产导致周边群众就业难等问题后,通过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州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杨兴德创新“用停产企业场地置换用工”模式,为某药材企业提供350亩生产用地,带动周边5个村2.5万人次务工,为群众发放劳动报酬250万元。
“县政协委员李燕春在‘千名委员大走访’活动中形成的题为《关于构建胸痛救治网络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引起县委、县政府重视,并交由县卫生健康委办理。”武定县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社情民意信息助推了全县胸痛救治网络建设,为117个村卫生室配备了有关设备,并对所有乡村医生开展了胸痛急救培训。
“千名委员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全州2100余名政协委员走进乡村、社区、企业,与界别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心声、了解诉求,用贴心服务回应民生诉求,让服务举措与群众心声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共走访界别群众代表19307人次,动员界别群众代表走访群众70320人次,收集各类问题建议18491条,反馈转化5562条。
楚雄州政协主席赵晓明表示,州政协将继续保持“一线状态”、展现“一线作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用智慧破解难题,把“委员作业”写进群众心里,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更多政协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