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在村里就能做心电图,北京的专家远程看诊,看病再也不用跑几十公里山路了!”元谋县物茂乡凹鲊村村民李大妈的真切感受道出了“行走的医院”项目给乡村群众带来的实惠。这一惠民工程的快速落地见效,离不开元谋县政协的持续助力。2025年以来,县政协充分发挥协商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通过调研献策、提案督办、跟踪问效等举措,仅用半年时间便推动项目从立项到试运行,为乡村健康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项目启动之初,县政协便将“行走的医院”项目建设列为重点民生议题,组织医卫界别委员和相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11个乡(镇)卫生院、73个行政村卫生室开展全覆盖调研。委员们走村入户,收集到设备短缺、技术薄弱、服务半径不足等3大类28个具体问题,形成《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提出建立三级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设备资源配置等12条建议,为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资金瓶颈问题,政协委员积极奔走呼吁,助力争取到价值1800万元的设备支持,为项目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议扩大远程医疗覆盖面,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村里。”“建议加强乡村医生技能培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在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多位委员提交相关提案,精准对接“行走的医院”建设需求。县政协将这些提案列为重点督办提案,组织委员与县卫生健康局开展面对面协商,推动建立“周报告、月总结”落实机制。在提案推动下,项目按“1+11+N”模式为基层配置全科医生助诊包100个,可开展30余项检测项目;每日开通100个北京三甲医院远程门诊专家号源,已服务群众89人,让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借鉴医养结合项目监督经验,县政协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流程跟踪监督。监督组聚焦设备到位率、资金使用效率、服务覆盖面等关键内容,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群众测评等方式,先后开展监督活动6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3个。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院前急救能力不足问题,委员们建议将远程心电网络建设与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相结合,推动新增30多项远程检验检测设备、100辆巡诊摩托车,有效提升了乡村急救响应速度。同时,督促开展乡村医生专题培训,使村卫生室真正成为健康管理的“前哨所”,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救治、转诊转运无缝衔接。
县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优势,推动建立网格化医疗服务协同机制。组织1886名医务人员下沉到3个医疗救治网格,协助乡村医生开展服务;动员政协委员中的医疗专家加入远程医生团队,43名远程医生、136名助诊医生常态化提供线上线下服务。通过“高端医疗检测设备+全科医生助诊包+全科医生工作站+线上门诊专家群”的立体支撑,全县已建立远程机构1个、助诊机构112个,累计服务患者3500余人次,开展健康监测2518人。政协委员还积极宣传项目成效,提高群众知晓率,助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
元谋县政协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通过“调研献策—提案推动—监督落实—协同服务”的履职闭环,为“行走的医院”项目保驾护航。如今,这项惠民工程已成为托起乡村健康梦的坚实臂膀,在政协智慧和力量的加持下,正持续书写着健康元谋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