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等传统固体废物到废弃光伏组件、风机叶片、动力电池等新兴固体废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攀升,种类日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云南的生态环境安全。
如何有效破解固体废物污染困局,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兰骏提交了《关于全面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提案》。该提案被确定为省政协今年的重点提案之一,交由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协办。
“固体废物处置不当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土壤,影响环境卫生,占用大量土地,而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也是切断污染源的重要措施。当前,云南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难点多、任务重,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重构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将固体废物从‘负担’转化为‘资源’。”兰骏说,在提交提案前,他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数据,系统分析云南固体废物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当前我省在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中存在的固体废物存量多、增量大,区位敏感、风险隐患较大,利用渠道窄、治理不够精准,标准规范不健全、政策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建议。
提案建议,要以全面排查为基础,系统谋划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工作。对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查清大宗固体废物情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化追溯,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固体废物制定“一点一策”“一厂一策”整治措施。同时,以源头减量为着力点,推动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领域,应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作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和装备;在生活领域,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光盘行动”,强化垃圾分类收集、投放,推广可循环绿色包装;在建筑业领域,应全面推广绿色建材,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尽可能就地利用、回填;在农业领域,应健全农作物秸秆、废弃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体系。
提案还建议,应以大宗固体废物规模化利用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综合利用水平。针对各类固体废物特性,研究制定环境风险分级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高效、稳定可靠、低成本的无害化关键处理技术研发应用,努力切断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迁移转化链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加强规模化利用共性技术和难点技术科技攻关,形成一批在建筑材料、道路材料、工业原料、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领域规模化利用的技术,使之以无害化、环境友好的方式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