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理论 > 

净化发展生态 激活内生动力

——以国潮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作者:鄢琪兰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5:56:20

国潮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元素的创造性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体现。深入探索国潮文化赋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对培养兼具文化认同与时代精神的青年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筑牢认知根基,强化国潮文化的教育引导与价值认同

学校与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国潮文化的精神内核,避免停留在“符号化”的认知层面。

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应将国潮文化深度融入教育体系。在课程设计上,高校可以开设“传统纹样现代转译”“非遗技艺创新应用”等选修课,系统讲解传统元素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寓意,引导学生纠正“本土=保守”“国际=先进”的认知,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国潮内涵,转变固有看法,理解国潮是“传统与现代的榫卯之合”,强化他们延续文化的传承责任感。同时,采用案例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到现场考察调研,让国潮文化从课本走向生活,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些元素的认知,加强将理论变为实践的能力。同时,鼓励文化学者、行业专家通过直播答疑等形式,纠正青年“国潮即复古”“国潮仅为消费”等片面认知,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国潮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其核心是对民族文化价值的再发现。这种沉浸式传播能让大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对国潮文化的主动诠释者。

二、净化发展生态,保护和规范国潮文化市场秩序

健康的市场环境是国潮文化发挥正向育人作用的前提。应通过制度约束与行业自律,杜绝低俗化、功利化倾向。

建立健全国潮文化产品的行业标准,从文化元素的原创性、历史内涵的准确性、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等方面设立准入门槛,对打着“国潮”旗号却滥用文化符号、粗制滥造的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抄袭非遗技艺、盗用文创设计等行为,为原创国潮产品保驾护航。

企业作为国潮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需坚守文化初心。国潮品牌应将文化传承纳入发展规划,“老字号”企业应坚守传统技艺传承,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创新研发,在提升国潮产品品质的同时,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避免陷入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竞争的误区。新兴国潮品牌应避免“为潮而潮”,践行“做好人、做优品、传文化”的理念,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在文化研究、产品创新及人才储备上的投入力度,推动形成国潮文化健康发展的良性生态。

三、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国潮文化差异化发展

国潮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应通过多元创新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实现从“文化认知”到“自信内化”的跃升。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是关键。国潮文化创作者与企业在创新探索中,应深刻洞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价值,投入资金研发新材料、新工艺,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促进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之间的价值交融。高校需优化相关专业设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潮品牌企业合作开展共创计划,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文化价值、在实践中涵养文化根脉,让国潮文化成为增强青年文化自信的发力点。

鼓励差异化发展是国潮文化持续繁荣的保障。国潮品牌应避免同质化竞争,深耕细分领域,从文化内核、目标群体、应用场景等维度构建独特竞争力,让大学生在多元国潮形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适应性,让国潮文化呈现“和而不同”的生态,进而深化文化自信。

国潮文化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其价值的实现需要多方协同。让国潮文化真正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生长于现代创新的阳光中,才能引导大学生在感受国潮魅力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坚定自信,成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

(作者系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