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出所每天都与群众打交道,作为民警,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把群众工作做好。”昭通市昭阳区政协委员、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龙泉派出所民警曾绍琼如是说。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在治安、侦查、社区民警、内勤等多个岗位上历练,被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嘉奖1次,2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多次被考核为优秀公务员。
冲锋在第一线
1998年8月,曾绍琼与同事驾车去外地某县抓捕两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犯罪嫌疑人。在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后驱车返回单位的途中,因刹车失控,车辆滚入落差50余米的田地中,1名同事当场牺牲,曾绍琼头部、肩部严重受伤而昏迷。历经26小时的全力抢救,曾绍琼终于苏醒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她因此留下了终身后遗症,至今仍经常忍受伤口病痛的折磨。
2004年10月,因工作需要,曾绍琼所在派出所要抽调1名女民警到昆明抓捕、押解1名涉拐女犯罪嫌疑人。此时,已有身孕的她向领导隐瞒了自己的情况,仍然主动请缨参加抓捕、押解工作。历经40余小时的鏖战,往返700余千米,她与战友一道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捕、押解回单位。后来,当领导和同事得知此事后,在担心之余更多的是赞赏,因为他们知道,永不服输的精神早已刻在曾绍琼的骨子里。
把群众装心里
在担任社区民警期间,曾绍琼走村串户,对社区群众的情况如数家珍,成为社区群众的知心人。2022年5月,她在联系社区开展走访工作时,发现平时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的洪某因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洪某的母亲被医院诊断为癌症晚期,无人照顾,生活困难。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到老人家中走访,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为洪某办理了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转为社区戒毒的手续。
“曾警官,今天晚上真的是太感谢你了,如果不是遇到你,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孔女士在电话里哽咽地说。
2024年4月的一天晚上,曾绍琼和同事在昭阳区第三中学附近开展夜间巡逻时看见3个人在争吵,其中一男子情绪特别激动。经询问得知,陈某某因女儿将手机带到学校,便喊上已离异的妻子孔女士到学校找到女儿,要求女儿交出手机。其女儿因担心交出手机后,会被陈某某当场摔坏而不愿交出手机,遂和陈某某发生争吵。经曾绍琼对陈某某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后,陈某某便离开学校,孔女士和女儿却拉着曾绍琼不肯回家。
看到这一异常举动,曾绍琼感到其中定有隐情,便把孔女士拉到一旁进行进一步的交谈。通过交谈得知,陈某某与孔女士于10多年前结婚,婚后生育3个女儿,因陈某某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比较极端,经常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女儿,曾发生女儿轻生未遂的情况,后双方因此离婚,女儿由孔女士抚养。离婚后,两人同住一个小区,双方因女儿教育问题,曾多次发生争吵,因担心回家后,怕被陈某某追到家里打骂,所以不愿离开。听到这里,曾绍琼当即决定将孔女士母女俩送回家,并将电话号码留给孔女士,让孔女士有事就打她的电话。
到家后,孔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于是便打电话对曾绍琼表示感谢。
“群众工作并不难做,只要真正把群众装在心里,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曾绍琼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把群众当亲人
被协商推荐为区政协委员后,曾绍琼更是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自己的履职格言,积极参加区政协组织开展的院坝协商、普法宣讲等活动,让“法治之光”走入山村乡野、“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6月的一天,曾绍琼参加完区政协在昭阳区布嘎乡花鹿坪村召开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后,受邀为参加会议的群众开展普法宣传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老年人迈着蹒跚的脚步向她走来,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2023年9月12日,在参加昭阳区小龙洞乡“助力苗族同胞和美村寨建设”院坝协商活动中,当地苗族群众在得知曾绍琼老家就是苗族村寨、自己从小就和苗族同胞一起生活的背景时,就像遇见久别的亲人一样欣喜异常。协商活动结束后,现场的苗族群众纷纷围拢在曾绍琼身边,向她要联系方式,并称今后遇到事情就要找她咨询。此时她的心,早已和现场的苗族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离别时,现场的苗族群众依依不舍,用他们独有的苗族歌舞为曾绍琼一行送行,并邀请她今后要常回“家”坐坐。“只要你真正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每当谈起这件事,曾绍琼总是难掩内心激动。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人要做一束光,在照亮自己内心的同时,温暖身边的人。”曾绍琼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中的“追光者”,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