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的保山市,秋阳正好,学风渐浓。近日,保山市委党校求是楼前学员往来有序,初心报告厅内掌声不时响起——由保山市政协举办的全市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负责人和政协专干培训班在此举办,158名来自保山市5个县(市、区)政协的政协工作者带着履职中的困惑与思考开启了“充电之旅”。这场以“提升基层履职能力、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更有交流深度,成为基层政协工作者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的生动缩影。
“严”字当头 纪律先行筑学风
“请大家在报到时提交两份《保山市干部教育培训纪律提醒谈话登记表》,一份交单位存档,一份由联络员收齐后报市政协办公室。”报到点前,工作人员耐心地向每一位学员说明要求。此次培训实行封闭式教学,所有学员统一在市委党校食宿,这一安排让学员们得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
“教学活动日一律不准饮酒”“严禁私自在外住宿”“请假超总学时七分之一不发结业证书”,开班前的学风纪律教育环节,班主任将这些纪律要求逐条明确,同时组织学员学习《保山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参训学员训前纪律提醒函》,强化纪律意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只有守好规矩,才能学好本领。”一位学员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这句话。
学思践悟 课程靶向解“痛点”
“基层政协工作者最缺什么,课程就补什么。”翻开培训日程表,从理论到业务,从方法到实践,内容设置精准对接基层履职需求。培训首日下午,市委党校有关负责人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题开讲,讲课结合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从“为什么要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基层政协该怎么干”等角度,为学员筑牢思想根基。台下,学员们时而低头记录,时而抬头思考,不时用笔画下重点。
培训次日的课程更是“干货满满”。市政协领导围绕院坝协商展开教学,结合基层政协实践案例,详解如何从选题、调研、协商、落实四个环节推进协商工作,指出“院坝协商不是‘走过场’,要沉到群众中去,只有摸准真实诉求,才能更好凝聚共识”;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负责人围绕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从“怎么选题、怎么调研、怎么撰写”等角度手把手开展教学;市政协研究室负责人围绕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授课,提出“要善于从群众的‘家常话’里找线索,从基层的‘烦心事’里挖信息”。
即便在自学环节,学员们的热情也丝毫不减。“数字政协”平台和移动履职App应用学习虽以自主研读为主,但课后不少学员围坐在一起,拿出手机互相演示操作,“利用这个功能可以直接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太方便了。”“以后委员履职情况在平台上就能看到,管理更高效了。”交流声中满是对“智能化履职”的期待。
经验共享 基层故事暖人心
培训首日晚上,保山市委党校初心报告厅的灯光依旧明亮,交流研讨环节成为培训的“高光时刻”。根据培训工作安排,5个县(市、区)政协各推荐1名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负责人分享履职经验,一个个来自基层的真实故事,让在场学员深受启发。
“我们逐户走访时发现,80%的群众想取消‘清明客’,却因为面子不好开口。”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政协联络组负责人说,他们通过组织开展院坝协商,不仅推动了移风易俗,相关案例还入选全省政协院坝协商典型案例;施甸县老麦乡政协联络组把“苹果产业”作为故事主线,从最初调研建言,到引进企业建设高标准基地,再到打造“富硒苹果”品牌,让产业振兴有了看得见的成果;腾冲市腾越街道政协联络组的“商量着办”理念引发共鸣——他们用协商推动腾越街道玉璧村污水治理、东山社区门禁系统升级,让“城市精细化治理”不再是口号;龙陵县平达乡政协联络组的“花桥晚市”改造故事更显温情:从群众反映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到县政协组织开展协商,再到争取改造资金,既解了民忧,又暖了民心;昌宁县田园镇政协联络组分享了保障房小区治理的经验,通过“闭环式协商”,让近3000户住户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比书本上的知识更鲜活,回去就能照着学、照着干。”一位来自昌宁县的政协专干边听边记,笔记本上写满了感悟。
结业典礼上,当学员们从保山市政协相关领导手中接过培训合格证书时,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这次培训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一位学员表示,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经验带回岗位,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做好基层群众的“传声筒”、党委政府的 “智囊团”。
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在保山市政协工作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参训基层政协工作者带着收获与责任返程,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让政协协商的“种子”在乡(镇、街道)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让“履职为民”的实践在基层治理中开花结果,为保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