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云南省委会提交了《关于挖掘用好我省“微生物王国”价值的提案》。该提案被确定为省政协2025年度重点提案之一,交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会办。
日前,该提案的办理部门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与提案者进行办理协商。会上,提案方、督办方、办理方分别发言。本期对协商会有关发言内容进行摘登,敬请关注。
提案方
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副主委边明社:
筑牢产业基石 开辟发展路径
2024年以来,致公党云南省委会把“参政议政能力提升”列为三大主委工程之一,出台《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参政议政上新台阶履职促进活动”实施细则》《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委员履职工作规则》《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关于担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致公党党员履职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其中明确提出,我省各级致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领头雁”、主力军,要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这些新举措极大激发了云南省广大致公党党员进一步做好参政履职工作的积极性。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云南省委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丁俊美深耕微生物研究领域,深知云南微生物的巨大潜力。丁俊美在长期研究中发现,目前社会各界对微生物资源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及时向致公党云南省委会提出了关于加快挖掘云南微生物资源优势、布局微生物相关产业等方面的初步构想。致公党云南省委会高度关注这一提案选题,并对其展开全面研判,认为该选题或将对全省微生物相关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为确保提案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案文本由丁俊美主笔,同时,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等专家智库力量,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省省情,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微生物相关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对提案文本进行反复打磨,最终以挖掘用好云南“微生物王国”价值为核心,向省政协提交了这件凝聚集体智慧、兼具“含金量”与“专业性”的高质量集体提案。
该提案被省政协确定为今年的重点提案之一,由省政协副主席何波督办,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会办。各主办和会办单位严格履行重点提案办理程序,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办理方案,成立了提案办理工作专班。在省政协副主席何波的指导下,先后赴省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省外生物制造发达地区开展调研,并形成综合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初稿形成后,提案办理单位又认真听取了省政协和致公党云南省委会的意见建议,对报告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充实,最终形成了高质量的提案答复稿。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微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基础,微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医美、农业、食品加工等领域,未来可撬动千亿元乃至万亿元级产业规模;云南拥有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具备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极具发展潜力,加快挖掘云南微生物资源优势,全面推动微生物相关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今年,致公党云南省委会承担了省委政策研究室年度决策咨询课题《云南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将转化形成决策咨询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参考。今后,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关注我省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工作,并在“十五五”期间持续推动我省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以及微生物相关产业的发展。
督办方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和向红:
建言献真知 办理见实效
《关于挖掘用好我省“微生物王国”价值的提案》是省政协从今年立案的785件提案中层层遴选出来,经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54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确定的21件重点提案之一。提案由致公党云南省委会提交,交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会办。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何波督办。
就提案本身来说,提案提得好。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最具传统、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全局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工作,是人民政协重要的履职方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好的提案被誉为“党委、政府送上门的社情民意信息”和“补齐工作短板的良策妙计”。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围绕省之要事、民之关注,精准选题,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问题深入,数据翔实,提出了3条具体的意见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件提案充分体现了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参政议政的水平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从提案办理工作看,该提案办理具备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协副主席何波审定提案办理方案,参与提案办理的各个环节,出席提案办理协商会。提案主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各处(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会办单位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提案协商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办理认真。提案办理单位认真按照提案办理一个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次联合调研、一场办理协商会议、一份情况报告的“五个一”要求开展提案办理工作,8月组织到省外开展调研,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主动担当、相互促进,多次同提案单位沟通协商,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达成共识。三是办理成效明显。提案办理单位提案答复既介绍提案办理情况,又对提案提出的3个方面的建议逐一作了回复;答复直奔主题、行文规范、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充分体现了对提案办理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履职担当的水平;提案提出的主要建议得到采纳落实,真正起到了“办好一个提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推动一方面工作”的效果。提案方对提案办理工作表示满意,我们作为提案督办部门也对提案办理表示满意。
办理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踊:
精准发力谋突破 共筑产业新高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致公党云南省委会提出的《关于挖掘用好我省“微生物王国”价值的提案》办理工作,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齐心协力,推动提案办理务实见效。云南在微生物领域具有天时地利的独特价值,“十四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依托资源禀赋,以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布局了疫苗、细胞、医药中间体、生物基材料及食品制造等多个领域。
《关于挖掘用好我省“微生物王国”价值的提案》切中当前科技与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前沿,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为我省充分利用微生物资源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深化省情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科技供给、加强政策支持方面:一是主动谋划微生物相关产业发展。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谋划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我们将推动微生物资源相关内容纳入“新型工业化”“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药材发展”“未来产业”等4个省级“十五五”规划中。二是强化微生物相关学科建设。省教育厅支持生态学、生物学等与微生物相关的学位点建设,云南大学生态学保持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支持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增设“合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支持设立与微生物研究领域相关的“双碳”硕士点20个、博士点24个。三是加强教育和科普宣传。省教育厅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启动5个学段的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编撰工作,普及微生物相关知识。创建多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微生物科普,增进公众对微生物的了解。
在大力推进基础研究、持续发掘未知微生物资源方面:一是引导高校开展微生物领域研究。省教育厅支持云南大学“碳中和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微生物碳循环等研究。2024年至2025年通过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全省高校设立教师类项目13项、研究生项目11项,支持云南师范大学涉及微生物方面的多个项目拟立项。二是支持微生物基础研究。省科技厅2025年省级科技研发申报项目中设立微生物方向,共立项16个项目,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项目1项,合计财政经费565万元。2026年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提出“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互作功能基因的发掘与作用机制研究”方向。
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微生物资源全产业链开发方面:一是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省科技厅起草《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五条措施》,解决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有机衔接问题。我们起草《关于促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谋划推动以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医药、生物工程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发展。二是加强产业项目支持。2024年至2025年,我厅安排资金3255万元,支持安琪酵母、嘉宝生物、立达尔生物等9户企业推进酵母抽提物、微生物提取生物多糖、生物天然活性提取等项目。三是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至2025年先后评选兴滇英才“创业人才专项”生物制造相关领域人才48人;2025年招募生物制造领域“银龄工程师”17名;省科技厅遴选46名科技副总到生物制造相关企业,推动高校和企业人才共同培养、产学师资互通、项目联合攻关。四是打造微生物产品品牌。沃森生物13价肺炎疫苗、生物所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推荐2个案例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以实际行动回应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关切,充分吸纳提案建议,结合我省实际,推动微生物资源挖掘利用及产业发展。一是加强协同联动。建立省、州(市)、县(市、区)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工业经济运行省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类要素,推进生物制造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会同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开展生物制造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探索新设生物制造统计口径。二是加强产教科融合。强化微生物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大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力度。组织培育一批国家级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力争将特色资源食品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升级为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积极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物药转化等4个中试平台入选国家级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安琪酵母(普洱)公司等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创新技术优秀实践案例名单。推动康乐卫士HPV系列疫苗等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加大企业引培力度。联合州(市)、园区加大对生物制造领域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支持沃森生物、安琪酵母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生物制造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滇中新区等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省级2025年促进工业经济增长财政资金等省级部门相关专项资金,主办、会办单位一致认为,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制造领域基础研究、科技攻关、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张继红:
加强人才培养 强化科技支撑
《关于挖掘用好我省“微生物王国”价值的提案》紧密结合云南省“三大经济”中的资源经济,把焦点放在了我省微生物及其制造领域的发展潜力上,客观反映了我省在新兴产业领域的优势,深入思考了如何利用好我省资源优势来发展新兴产业,对进一步挖掘云南省资源潜力,推动微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进而为推动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到新的增长点,发挥积极作用,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与前瞻性的探索方向。在提案办理的过程中,我们加强对微生物及其制造领域的全面总结和梳理,对未来工作进行系统考虑和部署,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再总结、再提升、再聚焦、再优化的过程。
近年来,我们在微生物领域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培养生物制造业相关领域的创新团队4个,选拔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17人,支持建设生物领域相关院士专家工作站108个,并推动专家团队进驻服务,有效带动了建站单位科研人员的成长,显著提升了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选聘科研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组建首批云南省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为在建重大产业和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构建了完善的生物制造业领域人才体系。在基础研究方面,我省支持生物领域科普专项13个,建设科普基地15个,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今年我省生物领域涉及微生物方向的项目共16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项目1项,合计财政经费达56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在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转化收益分配、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激励等方面制定配套细化措施,解决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有机衔接问题,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继续加强对微生物和生物制造方面的科技成果的梳理总结和转化;不断强化微生物领域人才培养,继续支持相关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引导人才向生物制造业一线集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科技支撑,实现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联合培养人才;持续强化微生物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云南重要的经济微生物资源为核心,深入探究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机制、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挖掘其适应宿主或环境的关键功能基因资源,并开展遗传评估与改良工作,为产品开发奠定理论与物质基础,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雷韬:
建设教育基地 开展科普活动
省教育厅通过协同办理《关于挖掘用好我省“微生物王国”价值的提案》,进一步梳理了我省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学科设置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通过调研考察,学习了部分省(区、市)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的重大。通过此次提案办理,我们在“十四五”工作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十五五”期间如何发挥云南微生物资源的优势,在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烟草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上导向性和目标性更加明确,在如何支持高校开展工作、如何引进高层次人才、如何发挥现有团队的优势等方面工作思路更加明晰。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在微生物领域的开发利用与科研教学方面成效显著。一是有基础,我省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与研究团队每年都有相关科研课题,在微生物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基础;二是有担当,我省各高等院校主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支柱产业和“三大经济”等发展;三是有成效,目前我省多所高等院校微生物领域的科研与教学成果显著,在国内与国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四是有特色,云南各高校在微生物领域都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科研与教学道路。
目前,云南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三个方面系统布局、扎实推进。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蓄水池”。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为了给“微生物王国”的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我们强化顶层设计,重点支持“双碳”相关学科发展,2024年至2026年立项建设硕士点20个、博士点24个,其中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涉及微生物研究,在培研究生超过8400人;同时,持续支持云南大学生态学开展“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微生物研究提供高水平平台。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积极引导高校瞄准前沿、服务产业。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我们支持高校设立微生物相关研究项目,如云南大学成立“碳中和创新中心”,开展微生物碳循环研究。2024年,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立项支持教师类、研究生类项目共24项,部分项目聚焦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应用。在生态教育与科普宣传方面,致力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微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公众认知是产业发展的土壤,我们坚持从娃娃抓起,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编写5个学段的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推动校本课程开发,联合多部门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微生物科普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对微生物资源的认知。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围绕提案建议,在学科与人才层面,推动“建强”与“融合”,鼓励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微生物相关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在科研与创新层面,推动“聚焦”与“转化”,更加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设立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专项课题,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微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科普与教育层面,推动“深化”与“拓展”,将在现有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统筹专家力量,编写面向中小学生、图文并茂的微生物科普读本,并纳入中小学课程;依托高校实验室和生态基地,开展微生物科普实践活动,增进全社会对微生物资源价值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