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深入实践,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路山村把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全过程全链条有机统一,用“九道菜”掀起了一场乡村人情革命,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新风,成功创成了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以民主选举为前提
提升治理公信力
在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民主选举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无论是村“两委”干部代表、村民小组组长代表、乡村振兴理事会理事长代表,还是妇女代表、乡贤代表、红白喜事“置客老总”代表,大寺乡路上村在人员召集中充分发挥民主选举的作用,以代表的意见作为群众意见的参考,结果更能代表民意。
以民主协商为基础
扩大群众参与度
路山村“两委”干部认识到,移风易俗必须找到一个群众易于接受、便于操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方法。因此,村“两委”干部深入农户家中收集意见,通过院坝协商广泛吸纳利益相关者参与,反复斟酌实施内容和执行标准,让基层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制度出台后,村“两委”干部走家串户开展宣传,但效果不佳,并且由于村里民族多习俗不同,部分村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时常有群众提出“为什么我们村要这么做,其他村为什么不做?”的疑问。面对困难,村“两委”干部不仅没有放弃,还推出新招,创新实践便民服务签约,建立“红黑榜”等机制,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优化和调整,增强了可行性。
以民主决策为前提
提升决策科学性
路山村是多民族聚居村,民族传统习俗根深蒂固。2019年以前,这里红白事铺张浪费、大额彩礼互相攀比,给村民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面对这一情况,村“两委”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红白宴席“瘦身”作为移风易俗的突破口。通过研究,村“两委”探索出“村‘两委’主导、理事会牵头、能人带头、村民参与”的治理模式,吸纳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代表等参与村务管理,制定村规民约,用制度为攀比浪费划定“红线”。
以民主管理为抓手
增强人民主体性
路山村的村规民约规定,一律取消“上祭礼”“捡菜礼”及除红白事之外的所有客事,全村无论红白事,宴席菜品“不超过九道”。但并非固定菜单,鼓励优先选用本地食材、家常菜肴,严禁用高价菜品炫富,杜绝“面子菜”。在取得初步成效、赢得群众认同的基础上,路山村又把凤庆县“江北公约”中关于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核心精神,与“九道菜”所倡导的节俭、互助等理念相融合,修订完善了“‘小公约’管人、‘小民主’管事、‘小服务’管需”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从“写在纸上”到“走进心里”。
以民主监督为保障
贯穿治理全过程
对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的家庭或村民小组,在“黑榜”进行曝光,多次组织村民、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将相关内容创作成脍炙人口的歌曲、小品,用说唱的形式,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如今,路山村的村民在自觉遵守“九道菜”标准的同时,还养成了主动监督的习惯,有的群众甚至在吃席时发现哪家多出了一碗豆浆都会到村委会反映。
从“宰牛比阔”到“九盘待客”,改变的不仅是餐桌上的菜品数量,还是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九道菜”看似简单,却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社会的生动实践,也照亮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行之路。
(作者单位:临沧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