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政协新闻网 >  统战新闻频道 >  工商联 >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以新质生产力续写普洱茶产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刘玲玲 张莹莹 金晓雪 来源:云南政协报 时间:2025年08月29日 09:47:12

古韵普洱,茶香悠扬。茶产业是普洱市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泊洱公司”),探寻新质生产力引领茶产业发展的“密码”。

开辟茶产业发展“新赛道”

“伸叶而舞,漾水而笑,执杯而饮,即入化境。” 传统的冲泡模式是沿袭千年的茶叶品饮方式。如何开辟普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帝泊洱公司给出了新答案。

“‘继承传统不泥古,科技创新不离宗’,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帝泊洱公司走上了‘传统与创新’结合发展之路,将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深入推进茶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一批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省政协委员、普洱市政协常委、帝泊洱公司总经理卢念东说,作为天士力推动传统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帝泊洱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创新求突破,积极投身普洱茶产业链标准化、数字化的建设,着力打造集茶文化理念创新、茶产业技术创新、茶产品标准创新、茶功效科研创新于一体的帝泊洱生物茶谷,在数智化方面走在了前列。

传统普洱茶讲究“百山百茶、百家百茶、百批百茶”,而帝泊洱公司通过科学叶组配方,现代生物提取技术,实现了产品品质均一稳定,一袋小小的即溶普洱数智茶珍,融合传统制茶智慧与现代科技工艺,从“凭经验做茶”到“更科学制茶”,为消费者带来便捷、健康、品质上乘的茶饮新体验。

为茶产业注入“数智”力量

高科技研发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走进帝泊洱公司现代化茶叶生产车间,数台多列枕式包装机对微粉进行高速精确分装,穿戴规范的技术工人们在一旁细心监控,从原料的预处理、微粉化,到包装机的自动分装,再到成品的检验与入库,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在帝泊洱公司包装中心,每袋茶珍精准到0.5克,每分钟400袋,年产可达7.2亿袋,同时确保正负3%精度。对于高速分装的微粉,是非常难以企及的精度。

“我们设置了鲜叶加工中心、提取中心、包装中心,从鲜茶到茶珍,产品历经90道工序,超1000个主要参数控制。”卢念东介绍,提取中心由配方提取、分离浓缩、留香干燥、净化收粉4个部分构成,普洱茶从叶片转化为茶珍的主要过程就是在这里完成,所有程序均在密闭管路里完成,全程数控化,并且未使用添加物。

打造种植、采摘、发酵、萃取、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符合系列标准一体化现代普洱茶产业链,构建了涵盖“茶园管理”到“品饮标准”全产业链10个模块的技术体系;创新开发适合大叶种茶的鲜茶加工生产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茶原料进行甄选,开发一套标准化、自动化普洱茶发酵技术,筛选并确定普洱茶科学叶组配方,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罐组逆流技术……经过现代化技术的赋能,一片片茶叶插上了“数智”翅膀,经历了从传统到创新的“改头换面”。这些蕴含着科技与传统的茶叶,如同使者一般,穿越千山万水,飞向千家万户,送去普洱茶香。

产学研融合赋能茶香四溢

“截至目前,帝泊洱公司已累计申请国内专利135件,注册商标206件,驰名商标1件。推行行业标准2项,参与地方/团体标准4项,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卢念东说,帝泊洱公司技术中心先后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0强”等荣誉称号,2015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成立“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普洱茶分中心”,这是中国唯一设置在企业的普洱茶研究分中心,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国家普洱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获批或被受理专利达122件。

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公司建立了茶园种植、初制加工、发酵、叶组配方、提取分离和包装的全产业链标准。充分利用企业平台,整合各类科研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一直以来,普洱市政协不断深化与委员企业支部共建机制,加强与委员企业所在党支部的联动合作,通过活动共办,促进公开交流,建立和完善政协与企业之间的常态化协商机制,系统收集问题,精准助企纾困,更有效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委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助力企业成长,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我们要把握中(国)老(挝)铁路通车、‘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等重大机遇,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促进产品出口增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探寻更广阔的发展之路。同时,持续优化工业旅游路线升级打造,不断提升旅游吸引力,全力助力普洱旅游城市建设。”在普洱市政协办公室党支部与帝泊洱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的主题党日上,普洱市政协领导这样说道。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4-2021 云南政协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网站上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设计/制作:云南政协报社
  •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096    滇ICP备1100679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00001